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4-09-12
 

    目前,高校的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还能导致其出现厌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十几年来,我校园艺学院果树教研组一直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笔者以《果树学概论》为例,对近几年教研组开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行总结,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实施模块化教学,优化课程内容《果树学概论》课程主要包括果树育种、栽培、产后贮藏和加工销售及运输等内容。因受学时所限,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主要以北方果树栽培内容为主,以果树育种和产后处理为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果树育苗、根际环境调控、枝叶调控、花果调控、主要果树种类与品种简介、果树生产新技术、果树贮藏加工简介等内容模块,其中以育苗、枝叶调控、花果调控和果树根际环境调控等模块为主。
  《果树学概论》课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实践性很强。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系统,而是围绕知识模块大量收集、阅读文献,将果树生产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丰富授课内容。此外,教师还结合本团队的研究方向,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前沿,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果树学概论》课堂中,教师不仅教授果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获取和掌握果树学新知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首先,增加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果树树种或具体技术拓展教学环节。教师在讲述果树基本知识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7-8人一组,一个教学班分为9-12个小组。教师把课程内容分解成具体问题,随机分配给各小组,使学生以组为单位查资料或回答问题。每次课中安排1-2个小组的学生代表用多媒体讲授,每组15-20分钟时间。其他小组对讲课内容进行补充或评判,教师进行指导和最后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果树的栽培知识和技术,还培养和提高了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增加现场教学的比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果树的不同生产季节,教师带领学生到果园教学基地,通过实物教学或教师示范操作,向学生介绍果树学的重点知识和关键技术,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积极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会安排学生在现场操作嫁接育苗、扦插育苗等技术。这种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庭院常见的果树栽培联系起来,使学生熟练掌握果树关键技术。有时受课程开课时间或实习场地的限制,教师不能在教学基地现场授课,便把平时积累的相关照片、生产录像、栽培新技术视频等展示给学生,模拟现场教学。
  再次,优化教师授课方式。根据果树特点,教师大多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增强视觉和听觉效果。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会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授课内容保持常讲常新和总结提炼,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板书结合、图片、口诀等。二是以提问、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增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查阅资料。三是经常鼓励和表彰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安排课外调查实践结合课程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在学校附近开展果树相关内容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可灵活安排调查时间,一般来说主要在周六或周日进行,为期4-6周。教师不提倡学生单独行动,要求由3-5名学生组为一个调查小组。调查内容也较为广泛,如校内外的果树树种或品种调查、超市内鲜果或加工品营销调查、各类农贸市场中的果树种类或销售情况等。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明白报告基本格式、图表等的标准制作等。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学会写调查报告,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改革考核方式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重点包括学生对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资料查找、上课听讲效果、实践操作、调查报告书写等方面,占考核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采用开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及知识运用能力,占考核总成绩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