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农学院创业团队“兴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帮助泰安市岱岳区一位果农解决了果树病虫害的问题,这让公司成员们感到异常兴奋。
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是农学院2012级农学专业几位同学成立的创业团队,主要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为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农学院在学校“双创四驱”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广口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支持,鼓励青年学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构建实践平台为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培育适宜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沃土,农学院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立体金字塔”式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学院根据各年级特点,开展了“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即给每个班级一定面积的试验田,使其成为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的认知田、科研田、攻关田,并通过课程教学基地、毕业实习基地,以及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第二课堂,把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有机衔接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在企业奖学金、学院先优评定中,单独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单项奖,奖励在创新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植物科技协会等4个校级、院级科技社团与学术社团的负责人定期组织成员开展项目调查、知识普及、科研辅助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院充分发挥这些社团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对于有意从事科研创新的学生,学院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项目为支撑,开放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鼓励同学们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指导项目运作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期望值高,投入精力多,但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创业条件等限制,往往在项目选择中把握不准,在运转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学院建立了以“统一竞标、立项资助,考核评价,奖优汰劣”为指导思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机制,成立了由学院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所有申报的SRT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都要经过负责人答辩、学院创新创业领导小组评审环节,才能确立能否立项。同时,根据专家评选结果,学院将立项项目分为重点支持、一般支持两类,给予不同的资金支持力度,并推荐重点项目参加国家级、校级创新创业业项目申报。2014年3月,农学院17支学生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种子画创意工作室、爱尔华科技农业公司等8个创业团队脱颖而出,入驻农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室。学院还为这些创新创业团队购置了电脑、投影仪、办公桌椅、仪器设备等,总投入近5万元,另外提供启动资金共计3万余元。在9月份创新创业项目中期考核中,这8支团队运转良好,学院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决定继续给予支持,并鼓励他们争取在年底的考核中再创佳绩。
学院还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设立指导教师,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教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鼓励对外展示近年来,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创新创业、实践锻炼育人,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新目标。为了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学院鼓励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积累更多经验。
目前,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山东省创业大赛、山东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大赛、泰安市创业大赛、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学校SRT项目申报等活动,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2013年12月,在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上,2011级农学4班冯盼盼等3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与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几十支代表队同台竞技,表现出色并获得二等奖;在山东省2014年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农学院两支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进入省赛决赛,并获银奖。2014届的8位毕业生在离校前还申请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证”,准备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
以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学院今后一个时期内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工作和努力方向。学院还将进一步从软硬件条件配套、政策支持、专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锻炼中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