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气温降低,但农大专家为农民和农村服务的热情不减,小麦专家、果树专家、茶学专家等,奔波在全省多个地市,为农民送去最急需的科技指导。
2月26日至3月2日,省农业厅组织全省小麦专家、气象专家等,分7个考察组对17市当前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情进行细致考察。我校于振文院士和王振林教授分别作为组长带队,考察泰安、枣庄和潍坊、济南、莱芜,贺明荣教授和李斯深教授作为主要成员,考察了日照、临沂和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市。在省农业厅组织的全省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专家会商会议上,我校专家均作了重点发言。专家们分析了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提出了全省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技术意见。
王振林教授介绍,由于小麦播种基础好,冬前管理措施到位,越冬期间墒情总体适宜,气温高,光照足,积温多,全省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目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的地块有旺长现象,存在后期倒伏隐患;二是部分地块杂草较多,部分地区纹枯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较重;三是部分秸秆还田旋耕地块,土壤松喧,遭遇早春低温冻害的威胁较大;四是由于前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匀,部分地区底墒不足,旱情已开始初步显现。
在充分分析事实、汇总数据的基础上,专家们提出了春季小麦管理要点。首要的就是立足抗旱,严格保墒,减少水分流失;第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控结合,科学运筹肥水,对旱地麦棉、弱苗、旺苗要分类采取措施;三是防冻保苗,及早制定应对“倒春寒”预案,及时浇水;四是推行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王振林说,专家组在17个市至少选择2个县(除了莱芜市),每个县选择4到5个点,各种小麦田都要看到,对全省情况掌握得全面细致;考察时会检查当地的地面水、地下水、沟塘、水渠、生产准备、政府服务、技术指导等情况,所以对当地的生产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寒假期间,学校还组织了专家服务队直接与企业对接。2月28日,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积极协调下,副校长高东升教授率领果树、蔬菜、花卉、植保等专家赴肥城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进行技术对接和考察。高东升强调,肥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也是学校的一件大事,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园区发展要有合理的定位,突出产业重点,彰显特色;要明确园区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要组建专业技术队伍;要有品牌意识和突出园区的经济效益,学校将为园区的规划发展提供全面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2月13日和14日,受校友张晓军邀请,科技处组织植保学院、资环学院、园艺学院、信息学院专家,前往位于烟台海阳市留格庄镇步鹤村的烟台旭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考察。专家们认真听取了公司经理张晓军对公司发展规划的介绍,现场考察了生产基地,就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就今后校企合作的相关领域和内容进行了交流。
茶学教授张丽霞寒假里一直没有闲着。2月28日至3月2日,她和赵飞老师前往日照茶区,与三家企业签订了“北方茶园生态化建设及景观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合作协议,推广生态茶园植物多样性配置、茶园土壤改良,节水保水技术,并针对每个茶园的实际情况提出美化方案,促进我省茶园的生态化建设,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休闲体验融合发展。还与日照淞晨茶业公司、浏园生态公司、圣谷公司和山河茶业公司四家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全面合作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