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学校召开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11个学院的22名大一至大四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畅谈对就业创业工作的体会和经验,提出建议。水土、资环、文法学院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创业团队发展等情况,对学校今后的就业创业工作谈了看法。师生代表信心满满追求梦想,心怀感恩寄语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期待能依托学校平台“施展拳脚”。副校长朱莉、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了学校对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决心,对学生寄予厚望。
师生代表认为学校实施的就业创业教育让大家受益匪浅。学校“全年关注、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就业创业工作,把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在第一课堂创建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分年级、分阶段、分专题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并邀请有关专家、优秀校友为学生作报告等,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创业培训孵化贯穿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教育的全过程。植保学院大四学生李清殿在大一时参加了学院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听了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省农业科学院任鹏飞博士等专家来校作的报告,对专业前景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所学的菌物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通过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的讲解,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方向。目前他已通过了7家单位的面试,打算与其中1家企业签约。
学生在大二时就可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或进入科技社团,进实验室跟老师做课题研究,在项目设计、研究思路、仪器设备使用操作等方面得到老师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和提高了科研能力。现已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的资环学院大四学生吕清华,在大二时就跟随学院董元杰老师做SRT项目,进行“外源水杨酸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缓解效应”研究,和团队成员一起做实验、准备项目结题答辩、撰写研究论文,“在研究生考试复试时,导师让我写一篇文献综述,看到我写得速度快,而且论文思路清晰,对我很是满意。这与我在参与SRT项目中得到的锻炼是分不开的”。大一刚入学不久,生科学院大二学生吴琼就加入了学院科技社团“百奥微生物菌种保藏和研发中心”,在高年级学生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虫草培养与生产、红茶制取和调味、菌种筛选与分离等项目研究,“正常情况下,我们大三才开始学习这些实验技术,而我现在就能够熟练运用了,将来无论考研还是就业,这都是我的优势”。
大学生在创业团队“真枪实弹”的运作中,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学工处处长王群在介绍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时谈到,学校依托专业,成立了260余个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学生达到800多人;为每个创业团队配备导师,每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14年在南校区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场所;目前学校有15个创业团队成立公司,成为市场主体。林学院大四学生刘海冲是创业团队“模型雕刻工作室”的成员,与参加其他创新创业团队的同学一样,在产品生产、销售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在企业实习时很快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使得未来职场上的起点更高、进步更快”。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园艺果艺”第三方销售中得到历练的园艺学院大四学生张建民,现已在泰安注册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叶公司,还在泰山区大津口乡创建了体验式茶园,为消费者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的体验服务。体艺学院大二学生周广阳和其他两名学生一起创建了“山农在线”校园公众微信平台,从事餐饮外卖网络推销工作,“‘饿了么’外卖网站进驻泰安后,邀请我们团队加入到他们的销售平台,开始我们拒绝了,打算和他们竞争。我们通过在平台上下订单赠饮料的方式吸引‘粉丝’参与,但竞争对手太强大了,竞争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决定改变思路,与他们合作,成为他们团队破格录取的员工。工作三个多月,因为耗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影响到了学习,我们就辞职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有经验、有人脉资源、有合适的项目、有资金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近年来,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包括“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山东省创业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大三时,经管学院大四学生李隆华和食科学院几位学生一起参加了“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凭借“紫糯珍粥道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摘得省金奖、全国铜奖。备赛期间,他和团队成员一起讨论项目创意、市场定位、销售渠道等;参赛过程中,与其他高校参赛团队成员沟通交流,深受启发,“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高了,为以后的就业增添了砝码”。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学生前途命运,在座谈会中,师生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实战培训、政策宣传与服务、信息获取渠道等,积极建言献策。有几名学生希望学校邀请更多的优秀校友企业家来校作报告,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聘请他们担任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创新创业指导。有的学生则建议学校为不同创业团队的交流搭建平台,促使有关团队进行合作,拓宽创业平台。还有的学生希望学校进一步拓展就业信息推送渠道,丰富就业信息内容。有的老师期待学校开辟更多的场所,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中。
朱莉认真听取了师生代表的发言,不时地拿笔记下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她说,师生代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进一步加大教育引导、培训、服务力度,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平台和发展环境。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现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上,今后将继续完善有关体制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朱莉希望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共同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在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机遇,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和山东省发展战略,确立合适的创业项目;二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尤其要紧抓各种实习机遇,向社会学习、向市场学习、向他人学习,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依托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要结合个人兴趣,充分发挥专业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