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蔬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取得重要成果
|
| 文章作者:
杨宇
|发布时间:
2015-04-25
|
|
由园艺学院魏珉教授等主持完成的 “蔬菜集约化高效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日前通过由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开发,这项课题在日光温室专用育苗装备、替代草炭新型育苗基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成果,对有效提升我国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水平、推动产业进步和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 育苗是蔬菜生产的首要和关键技术环节,育苗的效率和质量对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蔬菜育苗规模小且分散,设施装备简单,技术管理粗放,质量和效益低。从上世纪末开始,我校王秀峰、魏珉等专家就开始对育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我国的育苗设施主要以日光温室和拱圆大棚为主,装备性能差、环境控制能力弱、基质种类单一、育苗成本高、标准化水平低是制约育苗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以轻简、高效、精准、生态为目标,围绕国内蔬菜育苗设施利用率低、自动化程度差、基质依赖进口、能耗和人工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与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商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育苗相关企业联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与开发,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育苗设施与装备方面,他们研发出蔬菜集约化育苗专用智能自动喷水车、基质一体化生产设备、育苗灌溉施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温室育苗环境信息系统软件等机械、装备和管理系统软件28台套,以及连廊式棚体结构等集约高效育苗设施 4种,显著提升了以日光温室和拱圆大棚为主要设施类型的蔬菜集约化育苗的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育苗效率。 传统育苗基质大多以草炭为主,由于资源越来越紧缺,价格也越来越高。为此,他们发明了以作物秸秆、菌渣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探明了基质的适宜理化性状指标,并以发酵物为载体,研发出替代草炭型专用、免营养液、功能基质配方产品12个,减少草炭用量30%-80%,基质成本较常规草炭系降低 20%以上,蔬菜育苗基质年销售量达30万立方米,实现了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替代草炭型育苗基质的产业化开发应用。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选育瓜类砧木品种6个,筛选出瓜类、茄果类优质多抗砧木品种10个,并集成优化了高效嫁接方法,首次从生理和分子水平上提示了黑籽南瓜和不同类型南瓜影响嫁接黄瓜果实表面蜡粉形成的机制,促进了瓜类嫁接砧木的更新换代。 科研人员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的特点,构建了从播种到出圃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和动态综合管理育苗技术体系,先后制订了11种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标准和规程,“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连续6年被列为山东省主推技术,有效提升了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标准化水平,规模化育苗成功率和整齐度提高到95%以上。 在十多年的研发过程中,该课题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件,制定地方标准4项,编制技术规程12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山东、宁夏、河南、河北等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