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昆虫世界 ———记山东农业大学第一届昆虫文化节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5-25
 
  5月15日,一场色香味美的“昆虫美食宴”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图信楼二楼上演,吸引了不少经过的老师同学前来品尝。蝗虫、蚕蛹、蚕蛾等是同学们平日里碰也不敢碰的昆虫,现在竟然被做成了美食,这让大家开了眼界,也颇为惊讶。来自园艺学院的唐楠同学品尝完昆虫食物后,感慨地说:“没想到用昆虫做出的食物竟然也能这么美味。之前总觉得昆虫是害虫、危害人类健康,可是在看到关于昆虫的知识和听到同学的讲解后,我才发现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太肤浅了。”很多学生在看完昆虫标本展和海报后都产生了和唐楠一样的想法。
  “非专业研究昆虫的同学对昆虫文化了解的很少,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大家介绍昆虫,帮助一些同学重新树立昆虫理念,让他们知道昆虫也是可以和我们做朋友的。”文化昆虫活动营会长杨双恺说道。党的十八大提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在  “消除饥饿、保护环境、造福人类”计划中发出“发展与利用食用饲用昆虫”的倡议。如今,世界各国都开始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认为只有将人、生物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协调好,才能实现世界的永续发展,而昆虫资源的发现与利用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本次活动组织者之一的植保学院2013级学生李祥稳收获颇多,“山东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农业类院校,在昆虫资源研究和利用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还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刘玉升老师、叶保华老师、郑方强老师等很多优秀专业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在制作昆虫宴时,老师们向我们介绍昆虫学有关知识,使我们对昆虫的认识由简单的理论层面上升到了实践应用层面,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在本届昆虫文化节中,昆虫科普展览也成了图信楼一抹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观看。这里有昆虫文化活动营的标本展、新农人创业团队的循环生态展、化蝶工作室的蝴蝶标本展。谈到团队发展,新农人创业团队成员葛盘泮非常自信:“我们团队此次展览的作品有绿色植物和生态农产品。新农人团队在刘玉升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努力创建以有机废弃物-环境昆虫-家禽粪便和虫粪发酵生产有机肥-生态果蔬有机废弃物-环境昆虫为主链的无废弃物、无污染绿色生态循环农场。目前,我们在循环生态农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据了解,新农人创业团队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生态虫子鸡、虫子鸡蛋、生态有机飞蝗、绿色果蔬等,在基地饲养了柴鸡、绿壳蛋鸡、黑乌鸡、贵妃鸡、火鸡、观赏鸡等二十多个品种的鸡。这些鸡都是用黄粉虫、蝗虫和五谷杂粮喂养大的,不添加抗生素和激素,是绿色、生态、环保产品。
  运用蝴蝶作画,辅之以干花、枯枝制作而成的蝴蝶标本,就像真正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这是化蝶工作室团队的“杰作”。据记者了解,同学们在制作标本时,需要了解不同蝴蝶的生态习性,才能制作出来形态栩栩如生的作品。工作室的成员为了准备在文化节上展出的蝴蝶标本,查阅了大量资料,下足了功夫。“通过此项活动,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颜景娟老师说,昆虫在食用、药用、科研方面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利用好昆虫资源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新农人和化蝶工作室都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做出了特色产品。尤其在这次昆虫文化节中,同学们的很多创意都让我深感震撼。我个人非常赞成大学生创业,因为他们充满青春活力和激情,在创业方面有着很多新颖的想法。”祖阳老师对大学生创业很是赞赏。植保学院第一届昆虫文化节是学校第十八届科技文化节活动之一,旨在为本专业学生搭建发挥专业特色的平台,也为其他专业同学学习昆虫知识、了解新的生态理念创造机会。
  “看到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进行昆虫学研究,我为他们感到高兴。目前,国内对昆虫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本次昆虫文化节活动的指导老师叶保华说。
  现在,第一届昆虫文化节的活动已告一段落,我们相信同学们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将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