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与科技部省科技厅联合举办科技服务对接活动
|
| 文章作者:
杨宇 翟荣惠 王永军
|发布时间:
2015-09-26
|
|
在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9月19日,山东农业大学与科技部农村中心、山东省科技厅在泰安联合举办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向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的农民朋友赠送农业科普图书、优良品种和控释肥,并组织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 科技部农村中心赵红光副主任、卢兵友处长,山东省农村科技促进中心陈长景主任、宋玉丽副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副校长张宪省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科技服务对接会。本次对接活动,主办方邀请了省直机关“第一书记”和帮包村代表140余人参加。对接会由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宪省主持。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致辞。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并指出,选派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是省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举措,是科技部农村中心、省科技厅和山东农业大学党组织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前三批“第一书记”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表示,今后学校会继续不遗余力支持“第一书记”工作,同时要求学校专家为“第一书记”当好参谋和顾问和科技后盾,为贫困地区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学校有关部门也要与“第一书记”密切协作,积极探索科技帮扶和服务基层的有效做法、有益经验,共同推进科技服务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科技部农村中心赵红光副主任就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转化提出自己的观点。一是科技工作既要做好研究,又要做好转化。二是怎样用农民乐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方式转化出去,值得好好探索。本次捐赠的《农村科技口袋书》,由我国“十一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的最新成果编著而成,非常接地气,易于农民接受并掌握。三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科技服务也要向科技创业提升,让更多的农民拥有科技创业的技能与素质。 山东省农村科技促进中心主任陈长景介绍了山东省科技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就下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作出布置与要求。 会上举行了捐赠仪式,山东农业大学今年继续向“第一书记”帮包村赠送“山农20”、“山农22”小麦良种5万斤,同时赠送小麦专用肥110吨,赠送科技书籍2000册。科技部农村中心捐赠口袋书12种,计3000册,山东省科技厅赠送了《农业实用技术集成》光盘。 会议邀请农学院王东教授、水土学院徐学东教授、植保学院刘玉升教授分别就小麦田间管理、生态村居建设、农村生物资源利用进行了技术培训,并安排了学校专家组和“第一书记”服务对接活动。 科普周期间,山东农业大学前往多地市“第一书记”帮包村,把赠送的良种、化肥送货上门,今年赠送的《口袋书》、《农史丛书》和《农业大数据》丛书也格外受到农民的欢迎。 “第一书记”帮扶工作自2012年开展以来,山东农业大学不仅选派优秀的干部教师到东平县的三个乡镇担任第一书记,还努力当好省直单位第一书记的科技后盾,用科技创新扶持帮扶村发展。学校成立了由近百名专家教授组成的10个科技服务专家组,分别对口负责泰安、菏泽、临沂、滨州、济宁10个县区的科技扶贫工作,学校每年都向这些帮扶点赠送培育、研制的优良作物品种和肥料,让先进技术成果在“第一书记”帮扶村开花结果。菏泽太平镇玉米采用“直播晚收栽培技术”,亩产量从原先的不到600公斤提高到800多公斤;学校赠送的“山农20”小麦新品种,2013年经受住了大风强降雨天气的考验,在灾害之年仍然实现增产;学校支持的沂水县高桥镇旧村改造规划及工程,在新的水平上重建农村生态循环,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把满意定格在了当地村民的笑脸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