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中国留学生现状调查及三点思考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9-26
 
  在德国FOM大学工作与学习期间,我接触到在FOM大学留学的我校中德合作项目2015届129名学生,并结识了很多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对于他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些切身认识和体会,进而有三点思考。
  一、在德中国留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学习压力较大,老师要求严格。德国高校治学之严谨、刻板全球闻名,能在这里顺利毕业足以说明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许多在德国就读工科的中国留学生经常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课件通常两千页起,考前甚至顾不上洗澡、理发。即使很努力,也不能保证顺利毕业,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德国老师不会为外国留学生放慢语速;2.这里的学习内容多、难度大;3.用德语去学习这些内容更是难上加难。德国高校的教师对学生要求极高,评论文、阅试卷时不会掺杂任何个人感情成分。很多中国学生因为从小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到德国学习时,论文经常因为“plagia鄄rism”直接被评为5分的最低分。
  (二)文化差异诸多,存在语言障碍。多学一门外语,就多了一个灵魂。在去德国之前,我对这句话一直深信不疑。可到了德国之后,才发现仅仅懂得语言不足以读懂并融入一个国家的文化。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去德国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德语基础,到了德国之后通常要读一年的语言班,通过相应的德语水平考试,才能申请到学校。可即使通过了考试,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也往往因为语言问题受阻。此外,中德文化的诸多差异就像一堵无形的墙,远远地将很多中国留学生隔开,让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德国社会。语言和文化障碍已成为在德留学生的极大挑战。
  (三)优秀学生较多,归国需要引导。在德的中国留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追求独立,向往自由,思维活跃。相比于国内的同龄人,他们对于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基本思想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和理解。在这些学生中不乏佼佼者,他们专业积淀深厚,道德品质高尚,不断追求卓越。然而,许多优秀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一边独自体味着背井离乡之苦,一边为了留在德国而拼尽全力。吸引他们的,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更被尊重的基本权利,应该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
  二、关于在德中国留学生的三点思考(一)养成良好习惯,坚定学习意志。这点对于志在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尤为重要。留学德国充满着艰辛和挑战,德国高校更加严厉的成绩考核标准,论文写作中更加严格的学术规范,诸如此类因素都会阻碍学生们顺利完成学业。如果想要在近乎严苛的德国学习环境中生存下来,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学习意志,一切都只能是天方夜谭。
  (二)既要学好语言,又要读懂文化。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和文化是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学不好语言,专业学习将举步维艰,更谈不上与德国老师就专业问题讨论交流;没有真正了解德国的文化,就无法在这种异域文化中换位思考,无法真正融入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德国文化,也就无法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创造一切条件,吸引优秀海归。近年,海归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度各类出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了27.29万人。然而,这些海归的专业相对集中在商科,并非当前国内企业最紧缺的技术型人才。德国是工业强国,在德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有很多杰出的技术型人才。我们应创造一切条件,吸引他们回国,带动德国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引进,为国家实体工业的创新升级和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