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校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10-11
 
  学校在优势学科试行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日前正式启动。根据这项工作要求,学校将遴选专业成绩排名前30%的优秀应届本科生提前进入导师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训练和研究,由导师给予相应的科研工作补助,学生可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并且学校给予五千元的奖励。目前,学生报名踊跃,经学院考核、学校审核,已有167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入选“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名单。
  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校着重拓宽生源渠道、强化宣传动员、调整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探索研究生招生改革。此次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目的是逐步建立适应拔尖创新人才特点和规律的人才选拔机制与模式,让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水平,学校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改革招生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发布招生信息,全面推介我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各学院根据研究生生源对象,开展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宣传,充分展示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增强学校、学院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拓宽选拔渠道,加大激励奖励措施。学校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吸引我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一志愿推免或者报考我校;二是建立健全接收校内外推免研究生实施办法和奖励措施,对我校接收的优秀推荐免试生给予奖励;三是设立校长奖学金,奖励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优秀考生;四是在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助一辅、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等帮扶措施。据测算,如果一名优秀推免生学业优异,创新成果突出,在不计导师发放的科研补助的情况下三年累计奖助学金可达近8万元。
  ———注重就业去向和质量,合理调控专业招收人数。在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中,学校将根据报考情况、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对学院招生指标进行宏观调控,学院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合理调控专业招收人数,对就业状况不理想的专业进行预警、限制招生规模,构建有助于优秀生源脱颖而出的招生名额分配机制。
  ———严格复试过程,尽早多次优选,保证研究生录取质量。学校明确研究生招生复试的方式,尽早开展复试工作,扩大复试范围、分批多次复试选优。录取中加大复试成绩在录取中的比重,突出复试环节在优秀生源选拔过程中的全面考察作用,增强导师在招生录取工作中的主导权,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组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的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实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高水平导师队伍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以调动导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对培养质量不高、经费不足的导师实行限招或缓招。对学位论文抽查不合格,在学术、学风、师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导师暂停招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