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12-28
 
  12月19日,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农涛出席大会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200余所高校的近300名校报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大会进行了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换届工作,推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及其领导机构,研究了新一届工作计划。大会还修改并通过了中国高校校报协会新的章程;授予26位同志第二届中国高校校报协会  “突出贡献奖”称号;并正式成立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党支部。
  徐艳国代表教育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题为《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切实做好新时期高校校报工作》的报告。他指出,高校校报很重要,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在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办学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高校校报人很可爱,办校报的都是有追求、有思想的老师,他们把校报当作事业来做,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超过了对一般工作岗位的认识。
  徐艳国强调,在新形势下校报应该而且也能够办好。在新形势下办好校报最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创新,要与互联网做加法,以内容为王。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决定了高校校报永远有用武之地。校报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要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首要任务是做到在新形势下继续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二是办报人要高度关注受众群体,要重点关注老师和学生,使报纸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关注师生需要什么样的报道,形成办报人和读报人的互动,让报纸更加有生命力。三是校报要高度关注思想引领工作。报纸要引领思想舆论方向,在发挥弘扬主旋律、批判错误思潮的重要作用中,要形成校报自身的话语体系。
  农涛在会上作了题为  《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校园主流媒体科学发展》的讲话,总结了当前国内报刊出版业的现状,并对校报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
  农涛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作为中国报刊群体中的特殊一员,虽然难免受到行业发展的影响,但从全局看,高校校报的出版规模持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健康良好,依然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广大校报工作者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基础上,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突破口、以融合发展为新增长点,努力实现新跨越;始终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充分运用新技术,探索创新新闻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能,切实加强校报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要有所作为,把内容优势延伸到网络空间,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是新闻报刊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报刊壮大自身的途径之一。希望广大校报工作者探索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校报科学发展,切切实实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会公布了经第六届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名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任第六届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理事长。
  大会进行了校报业务交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作了题为《大学的文化使命》的专题报告;武汉科技大学校报总编程毓作了题为  《高校报网差异化发展》的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