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表彰2015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团支部)”和2016年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决定》,表彰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我校与清华大学等22个高校团委荣获2015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该称号是全国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
近年来,校团委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成长服务为重点,注重在思想引领、品牌活动深化和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形成了线上线下“筑根守魂”的思想引领格局,打造了“红耕·绿培·丰收橙”实践育人品牌。共青团科学化水平和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整体贡献力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筑根守魂 形成线上线下思想引领格局
积极发挥共青团思想育人作用。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突出与信仰对话工作品牌,抓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契机,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四进四信”“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主题团日等11项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主题团日活动1084场,强化了青年学子爱党爱国、成才报国、爱校建校的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二是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15年选拔了108名学生骨干组建了新一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示范班,聘请了20多位专家授课,逐步完善了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养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王兴华、“山东省优秀团员”李芳韬等一批先优典型。
积极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作用。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大力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博雅活动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以科技文化为重点、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2015年,学校开办了孔子学堂,校院两级共安排传统文化讲座50余场,覆盖师生10000余人次。同时,陆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活动。孔子学堂日益成为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2015年学校孔子学堂荣获全国十佳。
搭建新媒体育人平台,提升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2015年学校积极推动新媒体建设,成为全国青年之声100所试点高校之一,打造了学校“青年之声”“岱下山农”新媒体平台,形成以“山东农业大学学生会”和“岱下青年”为核心的校院两级微信群平台,以“山东农业大学@新浪微博”为核心的校院两级微博群平台和 “青年之声”QQ工作群等3个校园网络平台,完善了校、院、班、宿舍、个人五级新媒体工作体系的建设,形成统一品牌。
求实谋远 打造“四位一体”绿色育人品牌
学用结合,打造素质拓展集群。在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区,推出以“岱下青年论坛”“我与博士有个约会”等为代表的报告会和思想论坛,以大学生合唱比赛、大学生辩论赛等为代表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社团组织区,校园里活跃着200多个学生社团,以大学生特色理论读书会、学雷锋家电维修服务队为代表的100多个思想引领和志愿服务类社团,以“全国大学生优秀社团”植物科技协会、“全国高校十佳社团”行知学社为代表的100多个科技学术和文化艺术类社团,集中形成“两个百团”。学生参与面超过50%。
求实筑梦,打造创新实践载体。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探索构建了“一个中心环节、一套工作机制、四项工作保障、一个工作目标”的“1141”体验式教育工作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竞赛、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加强科技创新导师队伍建设等办法,建立健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知行合一,打造志愿服务平台。立足农业院校的实际,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计划。2015年暑期共组建376支社会实践服务队,其中21支校级服务队、355支院级服务队,1万余名学生分赴各地集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学校连续20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重心下移,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从树立正确意识、普及基本常识、加强咨询辅导、建设工作队伍等方面入手,开展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年举办“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开展现场心理咨询会,逐步形成指导与教育、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学校连续多次被授予山东省“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
强基固本 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注重加强团支部建设,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团建工作新模式,从“班团一体化”的组织特点出发,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扩大了团建范围,在学生会和学术团队中建立了团支部,实现了团组织覆盖全体团员青年。积极开展网上团建工作,建立了团支部微信群,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有效衔接。2015年我校学雷锋家电维修队团支部和农经研讨会团支部获评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
注重团组织制度建设,保障团的整体工作顺利开展。完善了各级团组织激励机制,深化团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坚持团干部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把握青年思想,掌握青年需求,保持团干部与普通青年的密切联系,为青年提供了优质服务。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学生会、学术团队等校内学生群体组织中建立团组织的意见》、《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效促进了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