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教学:学生视角与外教故事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5-14
 
  学生是学校教学的受体,他们如何看待老师  “用爱心教学”?下面是我在南校上课的时候让班上的同学无记名写下的条子,整理出来算是一种学习和感悟(一张条子整理一段)。
  用爱心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发掘每一个同学的优点,树立好每个同学的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用、有爱、有责任感的人。
  用爱心教学就是奉献、传道解惑时无私心、不辞辛劳、为学生考虑、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水平。分开讲就是:用爱教学、用心教学。
  用爱心教学就是上课时认真讲课、用心讲课,上课前要认真备课;讲课时要让学生获得快乐和知识,在学生有事请假时可以大大方方地批准;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不管课堂上人多人少都能够从容不迫地讲课;上课人少时反思自己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能够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是有爱心的老师。
  老师上课要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太死板,要结合实际教学,通过一些实例来讲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时要放宽一下权限,不能太过于认真、太过于严肃,处理课堂上的事情要灵活。
  用爱心教学就是要真正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自身行为产生影响,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而不是单纯以分数论高下;老师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相信老师们当年也曾希望遇到这样的人生导师。作为一名大学生,心智一般都是正常的,不会做没有理由纯粹离谱的事情。曾见过有第一节课讲睡了2/3学生的老师,结果第二节课学生走了一半,这位老师还抱怨学生逃课,希望老师能换位考虑吧。
  老师讲课时尽量不要罗列概念;要把抽象的原理尽可能用幽默的故事表达出来;尽量不要让学生挂科。
  课间要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跑到休息室里只顾自己休息;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讲一点往届学生的就业考研经历与经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毕业前景及相关应对方法。
  教师应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会有爱心。老师应为学生着想,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摆架子”是错误的,应有“服务者”的意识。老师应把目光放长远,要有大的格局,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看到更明亮更透彻的世界,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未来。同时,团委老师不要仅仅想管住学生,更应帮助和服务学生,教条式的管理永远管不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别说“爱心”了。
  用爱心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并不像一种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更像一场师生交流的宴会,老师用心、学生开心,学生尽情享受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
  对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因学生学习好坏而差别待遇,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用爱心教学:老师不应当仅仅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要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丰富课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知识而不是照搬课本。
  能够严谨的完成自身教学任务,提升自身修为,为学生之榜样,对不同资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师者,最核心的是教书,最重要的是育人,很多时候,老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拿到高分和学会书本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在岗位上各司其职,这就是对国家社会最大贡献。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和想法,换位思考,事关学生的事情多想原因和解决办法,知道学生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这就是我认为的“用爱心教学”。
  用爱心教学:老师不只是把教书当作工作,而是会为学生着想;此外,上课的时候不仅仅是照读课件,而是引经据典、活跃课堂气氛。
  缺乏爱心的老师表现为教学呆板、为任务而任务。要实现有爱心的教学,应该开放封闭的教师编制、引入竞争机制,让不合格的教师退出,实现教师岗位的合理流动。
  所谓有爱心的老师,就是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上课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所讲知识要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老师的表情不要过于冰冷,一个笑容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温暖。
  在整理了同学们的“条子”之后,给大家讲一个我所经历的爱心故事:2006年6月,国际交流学院(当时我兼任该院院长)德国教师讲授《经济学》课程考试,有一位同学因在前几天的大学生足球赛中伤了腿而住进医院。由于无法到校参加考试,该生向学院递交了缓考申请,我按照规定批复了该生的申请。谁知,负责德方教务的德国教授BROZA到我办公室和我商量,要在医院病房单独为该生设立考场,并强调了之所以要这样做的理由,诸如学生可以趁热打铁考出好成绩、该生只是腿部受伤不影响答题等等。也许担心我不同意,BROZA还强调单设病房考场而发生的额外监考费用  (主要是多安排2位监考教师)由德方负担等等。面对如此通情达理和富有爱心创意的考试安排,岂有不同意之理?事实正如BROZA所说,该生考试很顺利且考试成绩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