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辅导员”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5-14
 

图为刘承磊老师参加吴江市人才市场


  5月4日,喜讯从北京传来,机电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刘承磊在第八届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获提名奖。这是学校首次在该评选活动中获奖,也是我省省属本科院校在本届评选中获得的唯一奖项。
  自2003年担任机电学院辅导员以来,刘承磊获得了第六届山东省十佳辅导员、第二届山东省优秀辅导员、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荣誉仅代表过去,我希望在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上,与学生共成长,成为学生的筑梦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永恒不变的追求。

贴心的自家人

     在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老刘’!”“老刘”说的就是刘承磊,之所以被称作“老刘”,不是因为他年龄大,而是因为他和蔼可亲,经验丰富,总是能够合理、精准、恰当地为学生谋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被同学们视为“自家人”。
  2013年,大二学生小窦突然高烧不退,“老刘”得知后,带他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老刘”第一时间陪他住进了传染科病房,对他进行彻夜陪护。由于小窦病情严重,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面对举手无措、泪流满面的家长,“老刘”征得同意后,争分夺秒地将小窦转到了省城的一家医院,还帮着办理各种转院手续,与医生交流病情,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发动师生捐款,并申请相关医疗救助。由于治疗及时,小窦经过一年的恢复又能重返课堂了。小窦的父母给学校送来锦旗时哭着说:“没有刘老师,没有学校的帮助,孩子可能就再也回不来啦,是刘老师救了孩子一命,我们全家这辈子都忘不了!”
  在“老刘”心中,学生就是自己的家人,必须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已毕业的交通运输专业女生小董,在大二时追求某男生被拒后陷入低谷不能自拔。“老刘”很快找到小董,和她谈心,“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耐心疏导,小董同学走出了阴影。她也没有辜负“老刘”的期望,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谢谢  ‘老刘’,我找到了要走的路,今后会更坚定地走下去!”小董至今对“老刘”感激不尽。
  “一名学生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我要尽最大努力为毕业生做好服务工作。”从2006年开始,“老刘”共带了八届毕业生,每年都不厌其烦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老刘”到处搜集招聘信息,当从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高校网站上发现长城汽车、中国重汽等大型企业的用人信息后,便主动邀请他们来校招聘。现在“老刘”的通讯录里,有鲁能、海尔等300多个企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这些“老朋友”每年都会联系“老刘”充实企业员工。“学院每年举办40余场专场招聘会,60%至70%网上签约学生通过这种渠道找到‘婆家’。”“老刘”也经常动员毕业生积极就业。2010年6月,20多名毕业生还未找到合适的工作,“老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学院领导汇报后,马不停蹄地带他们到合作单位国泰集团参观考察,“六名学生当场就和单位签了就业协议。”

领跑的创意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里面自然不会少了“老刘”。“老刘”希望在“小电路”里做好“双创”大文章,鼓励学生用创新产品或创意“闯”市场,通过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老刘”惊喜地发现学院学生参加机电类科技创新大赛的热情日益高涨。“参赛时间大多在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为了让学生尽早掌握专业知识,2009年“老刘”组织成立了学院未来工程师协会,对大一学生实行  “撒网式”培训,每年邀请专业教师、优秀高年级为他们讲解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对大二学生进行“精英化”培训,根据专业设立四个创新团队,参加大三学生竞赛作品设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做课题研究;对大三学生实施“专业化”培训,让他们“精通”有关竞赛知识。“90%获奖学生从工程师协会中出来的。”闲不住的“老刘”又打造了“机电之光”创新活动体系,组建了五大专业类社团,成立了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激励更多学生加入创新创业的“大军”。
  “老刘”还“陪着”学生创业。2011级电气专业的学生司玄烨和李威在大四时研发了一套“可穿戴式设备”。“老刘”意识到了它的市场前景,动员学生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吸引投资。获悉北京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后,“老刘”陪着司玄烨和李威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和投资方洽谈,成功拿到100万元的投资。之后,“老刘”他们又在“淘宝众筹”上筹得262万元,尚未毕业的“司总”“李总”就成了公司合伙人。“创业的路上,有‘老刘’陪着,心里踏实。”2012级农机2班李友永在“老刘”的帮助下,2015年5月成立了泰安市首家3D打印公司———泰安飞鱼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运行良好,已经初步实现盈利。
  “老刘”卯足了劲儿带着同学们搞创新创业,就是想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前程。“‘老刘’对学生很了解,总能给我们推荐出适合的人才”,五征集团人事部门负责人葛平海已经从“老刘”这里累计招聘了100多名毕业生。平安保险公司还在机电学院建立了“平安保险理赔班”。考研时,机电学院学生因在大型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受到导师青睐。2013届毕业生许长华考研初试成绩较低,但由于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多次斩获一、二等奖,叩开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门。

上进的授渔人

    “老刘”热爱辅导员职业,把它视为终身奋斗的事业。他深知“学高为师”,在带领学生前行的路上不忘自我  “充电”,提升“授学生以渔”的本领。
  在对学校学团队伍和学院干事创业的氛围赞不绝口的同时,“老刘”不断向身边人学艺。领导们的高屋建瓴、同事的工作经验、学生的活动创意……这都让他受益匪浅。在学院2010年初举办的“机电之光”创新活动中,当时的大一学生许长华研发了一款  “舞蹈机器人”,受到了一致认可。这下可让“老刘”给盯上了———机器人在学生中是一个  “新兴领域”,对学生的专业拓展大有益处。深受启发的“老刘”筹建了学校首个大学生创新团队———“RobotTeam”团队。目前,这个团队已经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拿到4个一等奖,并获山东省比赛一等奖20多项。
  掌握学校、学院对人才培养要求也是  “老刘”必做的功课。每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老刘”马上组织学院其他辅导员一起学习、分析。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专业学习等。
  面对学风建设、教育管理方面遇到的难题,“老刘”从不退缩,而是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寻求好“点子”。近年来,“老刘”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8项,在山东省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成果评选中获奖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篇。
  更让“老刘”高兴的是,近几年学院学生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毕业生签约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连续11年被授予  “学校招生就业先进集体”,学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9.8%。学院团委获“省五四红旗团委”“校青年文明号”等称号。“老刘”指导的学雷锋家电服务队也被授予  “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省级青少年志愿者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事迹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
  “我是一名辅导员,只有具备立德树人的仁心、诲人不倦的耐心、有教无类的公心,我的工作才能有温度。”刘承磊希望在今后从严从实要求自己,用爱心浇灌希望的种子,让梦想的鲜花开遍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