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继续教育着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7-02
 

  6月29日,记者在继续教育学院采访时看到,在学院大教室里有100多名学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亓乐秋告诉记者,近年来,我校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紧紧围绕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这一主题,开拓办学渠道、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在全日制教育之外的另一个教育领域,对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继续教育工作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新办学理念,拓宽办学渠道,丰富办学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优势、以非学历教育为特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内涵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学历教育方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力量深入农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了解用人需求,更新招生方式,争取招生计划,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校地联合、新增备案函授站等措施拓展招生领域,保证了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目前在籍函授学员2.1万余人。亓乐秋对记者说:“当前在我国农村,农技推广队伍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仍相当突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我们还要想办法进一步开拓学历教育领域,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培养更多能扎下根、留得住的人才。”
  在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非学历教育也办得红红火火。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学校涉农学科的优势,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联系,积极承担培训任务,拓宽培训领域,建设培训平台。目前,继续教育学院拥有  “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基地”“山东省现代渔业技术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除承担山东省和国家级培训项目外,还组织了多个跨省培训项目,近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154期,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6068学员到校参加培训学习。
学校在继续教育工作中认真做好农村扶贫这篇大文章,按照扶贫先扶智的要求,结合山东省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工作。在山东省农业厅、省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2010年以来,学校已累计完成了山东省15个市34个县7005人贫困村支部书记及两委成员的培训工作,累计培训15600人,提高了村干部党建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工作能力;举办了6届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班,共有4600人参加;还为山东省各地市组织部、扶贫办举办各类扶贫专题培训班22期。
  在培训教育工作中,继续教育学院把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的环节来抓。学历教育方面,修订了67个专业805门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展了6门省级特色课程和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针对农业生产一线学员的实际需求,学院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和实用,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阔视野、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学院聘请的教师,既包括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也有相关部门的领导,还有农村致富能手、企业和合作社带头人等,他们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传授技术、解读政策、分析产业发展形势、讲述创业的经验教训,让学员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参加2015年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学员新泰新岳苹果合作社理事长陈爱武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收获时说:“来农大参加培训收获太大了,不仅与来自不同县的同学有了交流,更重要的是听了老师们的讲课开拓了思路,回来后按照老师讲的对我们的合作社进行了规范管理,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发展了新品种,改进产品包装,进行了品牌注册,提升了果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