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才华奉献国家为党旗增添光彩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07-02
 


  6月30日下午,张民教授刚在济南参加完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返回泰安就来到了办公室处理相关工作。桌上摆放着刚刚获得的“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
  得知记者来意,张民告诉记者:“这次全省共表彰了200名优秀党员,这是个很高的荣誉。能够获得这个称号,我感到十分荣幸。”
  记者注意到,在张民教授的办公室里还摆放着优秀发明专利、十大优秀教师等奖杯、奖牌。这一项项荣誉是对他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的褒奖。张民1992年赴美留学,对缓控释肥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看到国外现代化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比我国肥料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张民的心中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他要用学到的技术在国内尽快发展包膜控释肥产业,回报祖国、造福人民。回国后他全身心投入缓控释肥研究,开发出适合不同作物需要的控释肥系列品种,并迅速实现了产业化。他自主创新6项国际领先技术,获发明专利50项,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民说:“我是一名党员,做好工作是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要用学到的知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熟悉张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他十多年如一日奔波忙碌,在教室、实验室、科研基地、生产企业之间连轴转。让我们来看看他最近半年完成的大任务:去年年底,张民担任常务副主任的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发改委验收。前不久,由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新型缓控释肥与有机肥开发关键技术”在北京进行了验收。这是一个研究经费上千万元的大项目,由5项课题组成,分别由山东农大、金正大集团、南京农大、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担。作为这个联盟的理事长,张民不仅在项目的组织、研究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担任  “缓控释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提升”课题的主持人,超额完成了任务。目前他带领的团队完成的  “百万吨级作物营养双平衡缓控释肥料创制及应用”正在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他还带领研究团队围绕  “缓控释肥与稳定性肥料创制”研究申报“十三五”国家级科研计划。
  张民说:“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技创新的水平决定国家的实力。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瞄准国际前沿水平制定好研究规划,不断赶超。国外的缓控释肥研究比我国早了很多年,我们也是向国外学的,但我们要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从‘十一五’开始做,‘十一五’期间,我们和金正大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一个课题,是参加单位,经费350万元;‘十二五’就承担了上千万元的项目,由参加单位变成了主持单位,我们制定的生产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十三五’期间,我们还有信心争取到更大的国家项目,因为在缓控释肥料研究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
  作为科研人员,张民不仅在理论和技术的创新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还十分重视成果的转化。他说:“要让我们的先进技术尽快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推进产业进步。”他们与企业结合、与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加大成果的推广力度,缓控释肥技术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发展缓控释肥料,从2008年开始,农业部一直在布置这方面的试验,一开始是5个省,现在扩大到了26个省,在30多种作物上进行推广。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进一步提出要对缓控释肥料进行财政补贴。张民团队把研究成果转让给“金正大”集团,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经过十多年奋斗,张民和他的团队在缓控释肥料方面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肥料质量高,而且价格只有国外同类肥料的三分之一,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用这种肥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而且可以减少化肥投入30-50%,符合国家倡导的“双减”要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张民对记者说:“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优秀共产党员应当是这个先进成员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此次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今后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创造更加出色的业绩,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