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迈向美好未来的新征程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0-15
 
  今天,对于山东农业大学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校园里少长咸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帮助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向分布在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农大校友和在读的农大学子,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奠定了我们事业发展基础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和倾心付出的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春华秋实百十载,弦歌不辍山水间。110年来,作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创始者之一,山东农业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立德树人、教民稼穑、大兴农业,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一代代山东农大人以科教兴国强农的情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上世纪初,国家内忧外患,农业贫弱交加。在西学东渐、科学救国的大潮下,许多仁人志士大力主张兴办实业教育。1906年,山东农业大学的前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应运而生。首任校长王景禧先生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士农结合”的办学宗旨,成为当时中国农业教育先进办学思想的代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山东农学院与山东大学农学院、齐鲁大学农业专修科、金陵大学园艺系、南京大学园艺系果树组,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址泰安。这一时期,群贤毕至、声誉鹊起,陈瑞泰、李家文、丁巨波等一大批海外著名学者和国内知名专家,投身农业教育事业,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培育英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对山东农业大学乃至全国农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学校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迸发出新的发展动力。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为促进区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10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之本。锲而不舍地致力于农业高等教育,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等  8位院士,有数以万计的农业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企业精英和管理专家,也有一大批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他们在华夏大地,在大洋彼岸,以优异的业绩留下了山东农大人奋发向上、不懈登攀的身影。他们是学校最大的骄傲和荣耀!
  110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始终把科教兴国作为强校之路。始终坚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持之以恒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科技成果26项。在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农林学科位居118位。在作物栽培、果树改良、缓控释肥等方面形成了特点和优势,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把成果写到了亿万农民的笑脸上。
  110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始终把文化传承作为精神之源。根植于齐鲁文化的沃土,山东农大人踏着先贤们的前进方向和坚实步伐,丰富发展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一代代山东农大人汲取厚重的文化给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鉴古而知今,慎终而追远。110年的沧桑,110年的辉煌,110年山东农大人的光荣与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我们要按照“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推进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我们要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蓝图为指引,实施质量提升、特色引领、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开放共赢、资源优化  “六大战略”,着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更是充满希望的时代。回顾历史,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携手共进,再接再厉,加快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为开创山东农业大学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