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推出了很多帮助我们毕业生就业的措施,我就是在一个企业的宣讲会上抓住了合适的就业机会。”10月13日,机电学院2013级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延达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拿到协议书的王延达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机电学院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有的专业已经连续几年就业率达到100%。“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任何一个毕业生掉队。”学院团委书记刘承磊介绍。
正是为了这样的目标,学院创立了就业精准帮扶体系,以提升学生就业率为目标,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夯实基础。
在这个体系中,学院立足“早”、突出“实”、注重“好”,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毕业生排查摸底工作,落实“一生一策”,通过建立毕业生求职档案,全面掌握毕业生考研、就业意向,追踪签约、就业去向等情况,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就业精准帮扶体系的亮点之一。学院建立校友联络员制度,聘任往届生作为校企联络员。联络员们大都就职于国家电网、烟草公司、北汽福田、京博集团、福田雷沃重工、五征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QQ或微信联络群,在群内发布招聘信息并为应届生答疑解惑。王延达和刘宸在签约前通过QQ群向学长详细询问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等问题,打消了疑虑,坚定求职信念。这个群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联络员们耐心解答应届生的任何提问,也会在群里为应届生提供笔试、面试的经验,帮助学弟学妹们顺利求职。通过这项举措,近两个月就有50余名应届毕业生与心仪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通过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学院为每位毕业生都确定了就业导师。导师绝不是仅仅挂个名,而是要亲自出征,深入企业及用人单位,了解具体情况和基本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积极为企业推荐毕业生,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学生组织在这个体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会专门设立就业服务部,负责校园专场招聘服务工作,热情接待到院招聘的企业。就业服务部信息员及时关注知名高校的就业信息网,汇集机电学院相关专业对口企业的招聘信息,每天向毕业生推送。
搭好了就业舞台,还需要很多的用人单位来“唱戏”。学院主动出击,争取就业机会,在提高就业精准度上做好了文章。2011年是学院第一届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学院辅导员发现长城汽车去山东理工大学招聘,就主动联系企业,邀请他们来校做专场招聘,当年签约人数可观。新学期以来,学院每周至少举行5场专场招聘会,不仅调动了全学院毕业生积极性,更为实现毕业生的全员就业创造了契机。
毕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方面的思想统一。学院通过召开就业帮扶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及困惑,讲解笔试、面试、岗位选择等技巧,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去基层工作。另外,学院每年在学生升入大四前的暑假,开展“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告知家长毕业生顺利毕业的相关要求。同时,学院也能了解家长对毕业生的期望,精准推进毕业生就业和择业。
全员、全程、精准帮扶的就业模式在全院营造出浓厚的就业氛围,力争各项举措对接到每一位毕业生。学院党委书记于学勤说,过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往往起步比较晚,容易让他们错失一些就业机会。近年来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学院早谋划、早动手,学生一进入大四就着手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用好每年10月到11月这个毕业生就业的黄金期,主动出击、多措并举,开启秋季就业高潮,把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