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浇灌润物无声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1-05
 
  今年教师节前夕,机电学院教授李法德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师德标兵”,同时他还荣获2016年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从教33年来,他勤奋工作、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师生的称赞和尊敬。
  1983年7月,李法德以优异成绩从我校农机系毕业留校任教,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逐渐对“忠诚”和“合格”两个词的份量有了深刻感悟。他认为:“当老师,要把教学看作一项神圣的事业,只有忠诚这项事业,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秉承这一理念,他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孜孜以求,不懈攀登,从助教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农机系主任、机电学院副院长;他还是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机械学会畜牧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学校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先锋、教学名师、优秀本科专业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第五届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法德常说,一个人的能力无论高低,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必须认真,有了认真的态度,才能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事。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农业物料学(双语)》、《农产品加工机械》、《食品工程原理》等十余门课程。为了讲好课,他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一定要给备课留出充足的时间。他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多方收集资料,努力做到“精心准备相关资料、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清晰讲解关键问题、耐心回答学生疑问、切实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受更多知识。他善于结合授课内容,将学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串联和梳理,使学生对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更加清晰。他还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课程知识,通过阅读科技文献和撰写课程读书报告,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文献检索、写作等能力。近年来,李法德先后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山东农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在教学中,李法德以一丝不苟的严谨科学精神教育学生。有时为搞清楚一个概念,他要遍查相关专业书籍,直到准确无误为止。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仅看步骤与结果,还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对“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的书写方法”,他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写法去做。谈起李老师的严谨态度,他的博士研究生宋华鲁深有感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师每年都要组织的迎新组会。他说:“实验室每年都会有新生加入到课题组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开学之初,导师都会召集课题组所有成员参加一场主题为  ‘学风以及学术研究’的迎新组会。他总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让我们切实体会到如何严谨做人做事。导师用自己的科研笔记教导我们要养成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用自己与同门合作的经历教导我们要依靠团队,互补互助;用撰写论文时出现的错别字教导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这样的迎新组会教导督促新生在科研工作之初就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这也使得严谨学风成为我们课题组的好习惯,而这将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在平时讲课中,李法德还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风严谨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013年2月李法德收到伊朗伊斯法罕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MohsenDalvi发来的邮件,讨论2000年发表在《食品科学》第21卷第12期上一篇论文的实验数据与结果,他找出当年的试验记录,详细解释了试验方法与数据采集方法;2014年4月,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农学院工程系TadeuszKudra教授请求李法德提  供 2006年 11月 发 表  在《JournalofFoodEngineering》第77卷第2期上论文的原始数据用于验证他的模型,李法德找出了当年的实验记录和数据,提供给了TadeuszKudra教授。李法德通过这些亲身经历告诫学生,在研究中必须严谨、诚实,所有实验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
  李法德关爱学生的故事,他的学生都能说出很多。硕士生李玉道说起导师充满感激:“我读研二的时候,导师帮我修改论文。杂志社要求我添加一张关于设计样机的图片,为了给我添加这张图片,李老师足足帮我修理了2个多小时。经过李老师不厌其烦的认真修改,最终论文顺利发表了。”
  采访中,李法德十分谦虚地说:“我这些工作都很平凡,都是当老师应该做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应当全心全意教育好学生,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