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新型实用产品集成绿色防控技术农大专家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支大招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1-20
 
  11月16日,由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山东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会在栖霞举办。项目主持人、我校姜远茂教授说,“我们的成果帮果农提高肥效,减少用肥量,今后将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有关研究与成果推广。”
  姜远茂团队对苹果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和养分需求规律研究了30余年,用数据支撑研发苹果专用肥及分次施肥等最佳养分管理和配套技术,在山东、陕西、甘肃等地示范,使用肥量减少约20%,亩产提高10%至20%。
  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乡的何晓国承包36亩苹果园,2014年起用姜远茂的苹果专用肥及配套技术。他说:“结出的苹果个头大、外观好、口味好,比周边果农每斤多卖1块钱,每年多卖十几万元。谢谢山东农大的专家。”
  科技处处长米庆华说,学校一直鼓励相关专家组建团队,协同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引发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我校多个科研团队长期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研究和社会服务,用新产品和新技术为生态农业发展支招解困。
  “我们研究控释肥包膜材料配方、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检验测试方法等,开发适合不同作物的缓控释肥品种。”资环学院张民教授团队创造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技术,并转让给金正大集团,规模化生产产品的价格只有国外同类肥料三分之一,用量比传统化肥每亩减30%至50%。2011年该技术被农业部定为主推技术,现用于小麦玉米等三十多种农作物大田生产,累计推广1.8亿亩。今年张民主持起草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使我国在控释肥领域具有了国际话语权。
  考虑到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农民难以进地防治病虫害,植保学院李向东教授团队研发了节本增效防治技术。他们在播种时用药物种衣剂处理种子,并施入专用缓控释肥和生防菌剂,通过玉米根部内吸收到茎叶,防治整个生长期内常见病虫害,还避免喷药对土壤生物和害虫天敌的伤害;后期再人工释放赤眼蜂,消灭玉米穗上的害虫。该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省农业厅主推技术,在山东、江苏等地示范,一茬玉米减少用药2至3次,每亩增产52至68公斤。
  我校很多专家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农学院王振林、资环学院骆洪义等科研团队的农作物栽培与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园艺学院彭福田教授的果树袋控缓释肥、植保学院刘峰教授筛选不同药物做出的小麦、花生与土豆种衣剂、薛明教授的韭菜根蛆绿色防控技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