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绪胜:坚守,源于对学生的爱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6-12-17
 

  在领导眼中,他是任劳任怨的老同志;在同事眼中,他是敬业爱岗的好搭档;在学生眼中,他是严宽相济的好老师。
  他就是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段绪胜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今年教师节前夕,他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

三尺讲台 默默耕耘

     1987年,段绪胜来到山东农业大学,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至今快30个年头。每次上课前,他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制作课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长把孩子送来,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我们做老师的要负起责任,要让学生们学到真本事。”他主讲的《房屋建筑》和《绿色建筑》等课程深受学生们欢迎。东南大学博士、水土学院副教授王少杰说:“《房屋建筑》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门的课程,这门课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我很庆幸遇到段绪胜这样的好老师,是他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喜欢上这个专业,为我今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了基础。”他在山东农业大学读本科时,就上过段老师的课。
  由于专业性质以及实际工作需要,段绪胜工作和教学的范围从来不局限于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也绝不仅仅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在施工现场。得益于躬身实践,段绪胜上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将施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理论知识关联起来,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2014级学生申书洋说:“上段老师的课‘很累’,因为信息量太大了,他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讲很多工程上的实际问题,而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王少杰感慨地说:“段老师将工程上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讲课方式对我影响很大。现在我作为老师,给学生们上课时,不觉中也采取了段老师的授课方式。”

躬身实践 知行合一

     土木工程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非常重要,段绪胜组织学生于2007年创建了行知学社。目前,该社团规模已达千余人,逐渐发展成为以“工程技术”为优势,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大学生科技社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社团、全国高校十佳社团。此外,借助结构大赛等各类赛事,段绪胜亲自指导学生,教他们如何画图纸,如何动手做模型。今年9月份在聊城举办的山东省“智筑侠”杯建筑类微设计比赛中,段绪胜带队参加比赛,所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特等奖。他还多次指导学生团队完成大学生研究性训练计划(SRT)和泰安市科技局项目。段绪胜用自身的经历教导学生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虽身在校园,但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利用所学的知识,造福人民群众。他曾带领学生多次深入莱芜、淄博、临沂等地参与历史古建筑的修复、维护工作;为偏远地区的旧村改造出谋划策;在汶川大地震时,四次赶往灾区,开展震后房屋的安全鉴定、灾后重建典型调查和村镇规划等工作。段绪胜的许多科研项目就来源于基层实践,王少杰说:“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通过跟着段老师深入基层、做项目写出来的。”

关爱学生 无私奉献

     段绪胜教过的毕业生遍布各省市自治区,多在设计院、建筑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如今,他们大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俗的成绩。每逢重要节日,段老师的手机满满都是学生们的祝福和感谢。2014级硕士生孙隽骁说:“去年父亲病重,作为家中独子,我感觉天都要塌了,那段时间我特别沮丧,无心学习,是段老师的一再鼓励和帮助让我走出了困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7级学生张丽媛不会忘记,自己因病休学的那年,段老师来探望时带给她的温暖和感动。毕业多年的学生高宗元始终铭记段老师资助他求学的恩情。在段绪胜眼里,学生就如同他自己的孩子一般,他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办公室也随时向学生们敞开。每逢毕业季,段绪胜会更加忙碌,忙着为学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向学生们推荐实习和就业单位,帮助考研不理想的学生联系调剂的学校。
  教书更要育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带着学生在工地实习,他都会举出一些安全事故的实例,一再告诫学生们:“从事建筑行业要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事一定要严谨、细致,做人要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正如他自己所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教师这个职业是我一生的事业,只要我在工作岗位上一天,便要做好本职工作,教好学生,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