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飘香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3-25
 
  3月23日,记者到南校区园艺试验站采访,刚走进大棚,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仔细寻访发现,这些香味竟来自这满园的草莓。
  负责大棚管理的聂长青技术员告诉记者,这是我校高东升教授科研团队培育的草莓品种,2015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个棚里的草莓早在几个月前就成熟收获了,现在看到的这些已经是第四茬了。
  正在大棚里观察草莓生长的高东升也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这个新品种的特性。
  “这个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有四个:一是早熟,11月中旬就可成熟上市,比普通大棚草莓提前20多天;二是品质特别好,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可以达到15%至16%,在当前的草莓品种中算得上最高的;三是硬度大,耐贮运;四是耐弱光,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对它影响不大。由于这些优点,前不久在安徽长丰召开的全国草莓大会上,这是唯一获金奖的品种。这可以作为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草莓更新换代的当家品种。”
  言语间可以看出,高东升对自己培育的这个新品种甚是喜爱。他给这个草莓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雪里香”。
  据介绍,这个品种通过审定后就把育苗权转让给山东汉光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由于11月份还没有草莓上市,所以“雪里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刚上市时每斤价格高达上百元。这个品种单果重最高达78克,亩产量在2500公斤以上,一个棚的收入至少可达十多万元。高东升告诉记者,除了“雪里香”,还育出了一系列品种,等时机成熟也要审定、推向市场。他说:“草莓是设施果品中栽培面积最大的,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撑和服务。”
  这个草莓大棚还有个特点,在栽培管理上采用架式立体基质栽培,用椰蓉作基质、水肥一体化,不仅节约成本,还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线、提高产量。这样的无土栽培方式使棚内很干净,没有泥土,便于采摘,很适合观光旅游需要。这个棚还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在学校办公室里就能看到草莓生长情况。高东升说:“我们的成果要充分体现出现代农业科技水平。”
  高东升带领记者来到另一个大棚,这里种的是他培育的油桃新品种。他告诉记者,从1994年就始研究设施桃新品种选育,这个棚里有7个通过省级审定的新品种,加上正在研究、等待审定的,一共20多个品种(系)。
  除了新品种,高东升带领的研究团队还在设施油桃栽培方式上进行创新,创造了“一根棍”的树形,简化了管理,还可以高密度栽植。高东升说,好的科研成果要让农民容易接受。许多成果推广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复杂,农民学不来。多研发简单的技术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过去设施果树没有专用品种,很多人认为在露天表现好的品种拿到大棚里就能用,其实未必如此。有些果子露天栽培很好吃,一到大棚里品质就下降。20多年来,高东升主要从事设施果树研究,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上取得多项成果。他介绍说:“育种方面,我们研究设施果树专用品种,包括休眠期短的、高含糖量的;另外还针对大棚栽培特点,在树形、温度控制,肥水精准化等方面也进行研究。”
  据介绍,已经通过审定的“鲁油系列”5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都能达到14%到15%;在露天条件下能达到19%至20%。该系列品种推广面积大约10万亩。
  采访中,高东升对记者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产业扶贫要做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而且一定要有可持续性。虽然这个大棚是学校里的试验田,但我们要在这块小试验地里出品种、出人才、出技术,把成果推广到生产中。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质增效,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就要通过品种、技术的创新为产业发展服务,为提升现代农业的水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