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绘就 只争朝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4-16
 

  “正值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三五’规划落实之际,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全面提升动物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完成省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任务。”对如何抓好一流学科建设,动科学院院长崔言顺被采访时说。

明确目标 做好顶层设计

     就如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崔言顺表示,任重而道远,但又强调,“即使有困难,也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自动物学学科获批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以来,动科学院领导班子高速运转,紧锣密鼓,开会、反复讨论、外出考察,希望尽快制定符合本学院实际的学科建设方案,为下一步学科建设发展做好规划。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动科学院拟定了《动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就学科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以及重点任务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提出要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提升弱势学科,以动物学科为建设主体,整合相关学科研发力量,着眼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物学科,为学院学科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定好基调。

发挥优势 补齐短板

     动科学院一直重视实践教学,实践育人,近年来更是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近日,动科学院与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集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班”,引入校外企业班主任制度,打造“辅导员—班主任—校外班主任—学生”四维管理模式,将企业与班级连线,实现“一对一”教学,为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强化了实践育人,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同时,研究人员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凝练科研方向,找出研究重点,使科学研究更加务实、接地气。”崔言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强化实践育人的优势,发扬学院优良办学传统。
  据崔言顺介绍,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国内外合作交流少是目前动物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短板,如何补齐短板,克服学科建设中的障碍,学院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将校内培育与外来引进相结合,遴选在科研上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并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加强本科生教育培养,继续推进“齐鲁学堂”和“优本计划”的实施,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每年遴选6至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训练计划,并给予一定资助;通过提高奖学金额度,扩大奖励比例的方式吸引校内外优秀本科生报考山农大,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对在校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资助和科研奖励,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力争在国际留学生培养方面实现突破。
  除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经过多方考察、积极争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学院现已确定了引进目标,与国内两家知名高校专家达成了意向,通过共建实验室的方式进行合作。与此同时,动科学院加大有关经费投入,提高待遇,吸引校内外优秀的博士和博士后来校工作。除此之外,动科学院还通过举办各类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作报告的形式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的交流。崔言顺说,学院计划7月份在原先的基础上继续举办“海峡两岸动物生物科技论坛”,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学术交流。聘任的德国、美国等11位外籍客座教授,也将陆续来校为学生集中授课。

整合资源 提高竞争力

     此前,动科学院领导、专家陆续到同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考察,学习交流科研平台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先进做法,针对当前科研场所设备老化、缺乏精密仪器的问题,动科学院拿出专门经费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和维护,改善科研条件,并对现有的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包括动物发育生物学、动物营养学与育种技术、动物病原学和免疫学在内的六个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平台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利用效率,重点对南校区畜牧兽医站园进行改造建设,提升站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的服务功能。在团队建设方面,动科学院计划对各个零散的科研团队进行重组,拿出相应的的经费,强化建设3至4个在国内外本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团队。“随着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仅凭个人的单打独斗越发不容易出大的成果,加强团队建设,打造团体优势,关系到学科未来发展。”崔言顺说,下一步学院将支持创新学术团队的建设,鼓励通过项目或课题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团队,积极为人才高地的形成创造良好环境。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努力,蓝图已然绘就,如何将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崔言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