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瓢虫发挥大作用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5-20
 

图为刘玉升教授(右一)向瓜农和当地技术人员讲解治虫技术 摄影 杨宇


  5月16日,平邑县郑城镇桃峪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参加第八届平邑金银花节的部分代表正在参观,由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指导的生物防治害虫的示范田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纷纷围着农学院王建华教授问这问那。王教授告诉大家:“这是采用我们学校植保学院刘玉升教授用瓢虫防治蚜虫的办法进行的试验,我们对防治效果相当满意。”

小小瓢虫威力大

    刘玉升长期从事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他主张尽量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用瓢虫防治蚜虫,这是他研究多年的课题。他告诉记者:“蚜虫是农作物和园林植物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能占春季农作物虫害的80%。”据介绍,蚜虫繁殖能力非常强,它喜欢群聚在植物的嫩梢嫩叶吸食汁液,使芽梢枯萎、嫩叶卷缩;蚜虫还可分泌蜜露,引起病菌繁殖,从而影响植物叶片的正常生长。
   今年3月23日,刘玉升带着500头瓢虫,来到高青县段家村,要进行用瓢虫防治蚜虫的试验。
   段家村以盛产西瓜著名,这里的西瓜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然而,蚜虫的危害也让这里的瓜农十分苦恼。西瓜合作社带头人段逢军对记者说:“蚜虫多数生长在叶片的背面,打药效果很有限,而且由于大棚里不通风、湿度大,打药也容易对人造成危害。我们一般用烟雾剂薰,但这样蜜蜂就不来了,所以要用人工授粉,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投入,而且劳动强度也非常大。”
  听说能用瓢虫防治蚜虫,段逢军十分好奇,他和大棚主人段恒军一起饶有兴趣地看瓢虫怎样消灭蚜虫。在大棚里,刘玉升用毛笔从瓶子里挑起几个瓢虫放到有蚜虫的叶片上。这不是我们通常见的色彩斑斓的瓢虫,而是一龄到四龄的幼虫,小的还不如一粒大米,大的也不到1厘米。别看它们个头小,但吃起蚜虫来却毫不含糊。过了十多分钟,段恒军就惊喜地喊:“真管用了,这片叶子上的蚜虫快被吃没了。”
  刘玉升向他们介绍说:“用瓢虫治蚜虫,一定要趁早,在蚜虫没有大量繁殖的阶段就把它们消灭。这是打‘伏击战’。”
  一个星期后,刘玉升又派学生送来第二批瓢虫。他说:“要保证防治效果,必须让瓢虫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要打好‘歼灭战’。”
  农学院王建华教授主要从事中药研究,他一直关注刘玉升生物技术防治害虫的进展,两人经常一起探讨相关问题。在他的要求下,4月9日,刘玉升安排学生到他的金银花种植基地,进行用瓢虫防治蚜虫试验。
   王建华告诉记者:“金银花生长采收的关键阶段,正是蚜虫大量产生的时期。过去由于用农药灭虫,大大影响了金银花的品质和安全。相比其他作物,金银花采用无公害技术防治蚜虫最迫切。”
  试验在著名金银花之乡平邑县的三个点进行。由于金银花是露地生产,瓢虫会迁徙,它的防治要比大棚作物防治更复杂,1个多月来,已经投放了3次瓢虫,以保证杀虫大军的充足“兵力”。
   眼下正是金银花采收时节,记者在试验地看到,这里的金银花上基本没有蚜虫,只有少数的几棵上有。看到这个情况,王建华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个效果已经相当好了,少量的蚜虫不足以构成明显危害。”
  基地负责生产的技术员王军告诉记者:“去年这里的蚜虫危害相当严重,我们不敢用药,只好把蚜虫多的嫩梢掐掉,这严重影响了金银花的生长。有了以虫治虫的好办法,我们明年要好好推广。”

探索以虫治虫规律

    在自然界,瓢虫是蚜虫最主要的天敌,其中异色瓢虫能捕食多种蚜虫,并且食量很大,刘玉升把它作为以虫治虫的“生力军”。然而,自然状态下的异色瓢虫每年四月上旬回暖时才开始大量出现,而这时蚜虫也开始大量出现、繁殖。由于数量不足,如果靠自然状态的瓢虫来对付蚜虫,效果并不好。
   刘玉升说:“很多人都知道瓢虫吃蚜虫,但长期以来并没有把它大量用于生产。这些年我们主要围绕如何实现工厂化生产进行研究,要在蚜虫发生前就准备足够数量的瓢虫,以满足防治需要。”经过多年研究,刘玉升在瓢虫越冬休眠习性、人工诱集场所的建立、越冬繁育阶段饵料的选择等方面有了许多发现和成果。
   据介绍,异色瓢虫每年大约在10月份飞向山区岩洞或石缝内越冬。这类瓢虫越冬具有明显群集习性,一窝内少则数十只,多则数万只。根据这些特点,刘玉升采用物理、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构建人工诱集场所,吸引瓢虫来冬眠。每年立春到三月下旬,要对越冬种源群体进行室内人工繁育,以积累足够的数量。为满足在大量扩繁阶段瓢虫对饵料的需求,他们筛选出了紫藤蚜、豌豆修尾蚜作为饵料蚜虫,以紫藤和蚕豆作为寄主植物,繁育紫藤蚜、豌豆修尾蚜,满足异色瓢虫生长繁育的食物需求。此外,他们还对饲养瓢虫的器具等进行研究,一个废弃的饮料瓶,经过简单改装,竟成了十分理想的瓢虫饲养器具。刘玉升说:“我们要尽量把养殖成本降到最低。”
  采用这一系列技术,让异色瓢虫的大量繁育提前到2至3月份,在蚜虫刚发生时就可以把它们释放到大棚里或田间,打响“伏击战”,确保灭蚜效果。

生物防治要实现专业化产业化

    刘玉升告诉记者:“尽管用瓢虫防治蚜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现在我们的研究还处在试验阶段,要大规模应用到生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他认为,以虫治虫要朝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比如瓢虫治蚜虫,如果大面积应用,瓢虫需要量会非常大,如何组织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如何形成产供销一体的链条等都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王建华对记者说,我过去是研究化学的,化学农药过去对农业生产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化学农药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一个十分突出、不得不严肃面对的问题。因此我对刘玉升老师的研究十分感兴趣。这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提出的“双减”要求。尽管在试验和将来的大面积生产应用上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们应当坚持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解决问题。
   据介绍,金银花是平邑县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年产干花1800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王建华说:“要实现金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绿色生产来保证。明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试验面积,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防控核心区,使绿色防控害虫的的面积逐步扩大,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区。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技术上不断完善,还要在专业化产业化上做大量文章。”
  在采访中,刘玉升认为:“随着绿色生产方式的推进和有机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大,亟须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复杂的环境中实施生物防治技术。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以释放天敌为主体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必将在今后农业生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天敌的商品化生产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科技行业,带动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