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5-20
 

  5月13日清晨,农学院2014级农学专业137名学生和植科系13位老师乘载着大巴车,先后前往肥城和岱岳区实习参观。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当天的行程。
   “从课堂走到田间,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能开拓视野。希望实习后,你们能有所思考,对农学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结合自己情况做好就业、创业、考研选择。”农学专业主任刘鹏殷殷叮嘱着学生们,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着实习地点情况。同学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时提出问题。
   刘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反复考虑后才选取了安家庄高产示范方、王庄镇 ‘两菜一粮’基地、泰盛光伏农业产业园、岳洋农业合作社这四个地方,有传统农业基地,也有新型农业模式,希望能帮助农学专业学生了解科研及就业路在何方。”

生动的田间教学

    安家庄高产示范方是学生生产实习的第一站。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田绵延无尽,在微风吹拂下掀起阵阵麦浪,蔚为壮观。肥城市农技站站长邓淑珍说,这里共有粮田10万亩,通过与山东农大、省农科院等学校及机构合作,推广应用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如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以及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栽培管理技术,2016年小麦最高亩产达747.15公斤,创下肥城市高产新纪录;玉米最高亩产1030.9公斤,获得 “全省总粮王”称号。
   同学们为如此高的产量啧啧称赞,在老师们的引导下,他们还兴致勃勃地算起自己班级试验田里的小麦亩产数量。农学三班学生张燕婕说:“我们麦子分蘖不少,但有效分蘖不如这边的多,产量也比他们的低。但我们试验田与他们示范方中的小麦可比性不强,因为他们用宽幅播种机播种,而我们是通过人工撒种,后期的管理措施也不同。”
  刘鹏老师告诉学生说,要促进优势蘖的成穗,就要控制小麦高位蘖的发生、促进低位蘖的发育;一般一个主茎两蘖,基本苗数乘以三就是它大概的群体最终成穗数,群体的整齐度高小麦产量才会高。同学们听了后笑着说:“我们也要在试验田上多用新的栽培管理技术,希望也创出个高产纪录!”

规模生产引惊叹

    到达王庄镇 “两菜一粮”基地,同学们看到马铃薯地里,还有整齐的约半人高的玉米,不由得惊叹起来:“我们学过马铃薯套作玉米,但是如此大规模整齐的套作,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邓站长介绍说,“两菜一粮”模式发源于王庄镇郭辛村,主要方式为春季种土豆,在其出苗后套种玉米,等秋收后再种大白菜等蔬菜。在露地栽培基础上,王庄镇“两菜一粮”基地引进“双模”“三模”“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技术,这样避开了所种蔬菜和玉米的集中上市时间,在规模化生产模式下保证了经济收益,现已发展到16万亩的规模。邓站长还给同学们算了一下具体账:“露地栽培每年亩收益达四千到五千元,设施栽培每年达一万五千元,这都相当于传统单一作物的好几倍了!”
  讲授农业生态学和耕作学的韩惠芳老师说:“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间套作时,大家缺乏直观的认识。这次实习想必对今后的生态学、栽培学、耕作学等专业课学习都大有帮助。”
  到达岱岳区岳洋农业合作社时正值当午,骄阳似火,但是同学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合作社负责人李宁介绍说,合作社通过租赁、合同制等方式经营上千亩土地,主要进行小麦制种销售、农副产品加工等,另外还承担着科研项目。
   同学们在李宁的带领下观看了宽幅播种机、灭茬机等农用机械,还参观了制种田、副产品加工基地。当走进科研合作用地时,看到盘旋在麦田上方的喷药无人机正在作业,同学们激动不已,纷纷拍照录像。李宁介绍说:“将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智能化、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刘鹏老师对学生们说:“李宁作为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值得你们学习。你们应该想想,如果要回乡创业,方向在哪。”

新型农业引憧憬

    参观泰盛光伏农业产业园时,同学们更是震惊不已。玻璃温室内的吊袋木耳、水果、无土栽培蔬菜、景观鱼塘以及温室顶部的太阳能光伏板,这些现代农业设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呼:“想不到农业生产还可以这么高大上!”据园区李经理介绍,泰盛光伏农业产业园建设了智能温室、砖砌冬暖棚、双模双网棚,采用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立体发展、高效利用模式,通过棚顶太阳能每天发电五万度,而棚内种植的蘑菇、木耳、茶叶、花卉及绿色蔬菜收入也很可观,园区还规划建设高标准钢化大棚500多个,年产值将达7000万元。
   看到温室内的多肉微景观,有同学感慨道:“学校社团也制作多肉微景观,但明显不如这里的精致新奇,品种也不如这里多。”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听到后热情地说:“我们有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创客中心,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来学习制作多肉微景观,也可以采购我们的多肉植物。”
  刘鹏老师对学生们说:“这种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智能新型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作为农学学子,你们要抓住机遇!”有学生当场表示,看到这么先进的光伏产业园后,自己感触很深,想先考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观光农业,以后做一名技术员,天天“陪着”花花草草。
   坐在返校的车上,同学们虽然疲惫,但仍兴奋不已,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所见所思。刘鹏老师告诉记者,为了这次实习,他们筹划了半个月,对选取地点、联系各地负责人、制定实习参观路线、组织学生等都做了细致规划。“虽然费了很大劲,但是看到效果很好,我也就满意了。”他笑着说。
   院教务秘书仵允锋老师说:“农学院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实践学分的比重,多组织学生到各地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希望学生考研、就业以及创业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