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水土学院的就业工作调度会上,学院公布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教师可自主选择所上课程,各专业负责人能优先确定本专业任课教师,希望全院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质量,上好课、育好人,培养高质量学生。”院长刘传孝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教师们看到了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心和力度。
近几年,学院学风建设成果丰硕,今年水土学院考研率再创新高,比去年提高近七个百分点,不少学生已和中铁十一局、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局等知名国有企业签约,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理顺学风建设机制
近年来,水土学院实施“一把手工程”,全院总动员齐抓学风建设,建章立制并层层落实,确保“生根发芽”,为学生树立前进的方向和追求的标杆,引导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我们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教务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建立‘领导主抓、学院统筹、系为基础、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刘传孝介绍说,学院把系主任、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让班主任和辅导员担任学生的学习监督导师,并把学生成绩情况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让学生从入校起就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土学院让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班主任负责新生班级,开展专业认知、入学教育等活动。“无论竞选学生干部,还是申请入党,学分绩点达到3.0是首要条件。”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的施信宇说。对此学院党委副书记傅臣家表示,要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学风导向,尤其学生干部、党员更要起到表率作用。
“学院提供场地和资金,让老师带领我们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被保送湖南大学研究生的大四学生房啸感激地说。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行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十个一”工程,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学院教师还带着高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到泰安周边的普惠建工、恒基置业等施工单位现场,进行调研,开展集中实习活动。
强化教风带动学风
今年5月初,水土学院又一次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及教学经验交流会,评委们为参赛的8位青年教师打分并点评,“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在讲课中的不足之处。王春堂、逯海勇和张耀军等3名参评学校杰出教师奖的教师还当场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王学勇老师说:“这样的教学交流活动让我们绷紧了上好课的弦。教师把课讲得精彩了,善于与学生互动,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从而推动学院学风建设。”
学院还提出了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项目,帮助青年教师通过科研活动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入选该计划的青年教师每年资助10000元,在现有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可适当补充小型仪器设备或基本实验材料等。他们还要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每人指导3名学生做课题研究。2015年至今,学院共有38名青年教师入选了该计划。
“学院领导、专业主任、教学督导组成员到教室听我的课,这也督促着我主动提高讲课质量。”岳强老师说。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还每周通过网络视频监控查看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秩序,也要求辅导员、班主任进课堂听课。对课堂出勤率低于80%的教师,学院领导要与他们约谈,督促他们从自身找原因。
互动帮扶同进步
水土学院每个年级各专业学生都建有微信群、QQ群,很多专业教师在群里和学生互动交流。他们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专业发展前景、课堂知识疑问、就业方向选择,并经常发布考研调剂信息、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等。“专业老师都被学生当成班主任了,在课下还常为学生‘支招’。”王学勇老师高兴地说。大四学生王若愚曾经不知该选考研还是考公务员,便找王艳艳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帮我分析学习成绩、特长等,认为我适合考公务员,我现已考取了水利部淮海水利委员会公务员”。
同在303宿舍的大四学生赵银秀、毕天雅、苏俊杰、郑天怡、姜珊在大三时参加了学院举办的优秀学生交流会。“学长学姐传授的经验让我们受益很多”。如今他们中的前四位分别考取了北京建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南大学的研究生,姜珊将去青岛的一家企业工作。
对于学业困难学生,水土学院实行“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大四学生马慧延大一时不适应大学生活,还出现了英语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和傅臣家老师聊过后,我确定了就业目标,开始找兼职以尽快地适应社会。”现在他已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签约。无独有偶,曾在大一时有过挂科现象的钟智岩,在傅臣家老师鼓励下考取了河海大学的研究生。
今年,水土学院学风建设捷报频传。2017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32.9%,其中不乏同学考取浙大、山大、天大等知名高校,水利水电专业考研率由去年32.4%的上升到52.8%;14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其中1人考取外交部,比去年提高了近一倍。2016年学生获国家级奖励30项,省级奖励81项;本科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
“学院将继续以提高育人成果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委书记胡化坤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