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申:为玉米授粉不停歇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9-05
 

刘保申培育的玉米新种在全国区试中表现良好


  农学院刘保申教授在玉米育种方面的成绩令人称道,他的能干执著更让人叹服。一个暑假,除去到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调研玉米杂交种生长情况,去日照、青岛、烟台参加省种子站组织的玉米考察的时间,只要不下雨,刘老师就天天在南校区玉米实验基地忙着授粉,带着十几个研究生、实习生和勤工助学的学生。
  “做玉米育种,暑假里就是忙这个,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每培养出一个玉米品种,最快也要七八年,至少经手上万个材料,说是“万一挑一”一点都不夸张。刘老师在南校区站园有40多亩地,这些地里种着五六千份材料,每年几万株玉米需要人工自花授粉。“只有自花授粉才能保持材料的纯度,否则花粉乱飞,材料就乱套了。”刘老师说,他们做的异花授粉,也就是杂交种的组配大都是冬季去海南加代完成,暑假里在南校区基本是自交纯合实验。从雄穗上取粉,往雌穗上撒,有些单调枯燥。因为玉米种类多,生长程度不一致,刘保申和学生们整个暑假就这样天天在玉米地里忙活。
  前些年的暑假,经常会有参与授粉的学生出现中暑、头晕现象,也有的干了几天后就罢工了。通过不断积累经验,现在刘老师会安排学生适应一两天,能吃得了苦的再留下。当然,实验室里的研究生,不着急做室内工作时,也一定会在那儿。但是这么多年,这么多天,在每个火热的暑假,刘老师却是一直坚守。“我在那里,效率能提高一些。一个材料种了二三十棵,其实真正需要授粉的可能就四五棵,最后收获的也就一两棵。学生大部分都是生手,不敢定夺,只能挨个授,速度就慢。”
  这个季节,玉米棵基本有一人多高,有的接近3米。玉米地里不透风,闷热异常;花粉飘落,有的同学会打喷嚏,会迷眼睛,个别人过敏还很厉害;长势凶猛的玉米叶,有时也会划得胳膊一道一道的。对这些,刘老师早就习惯并适应了,因为“工作必须这么做啊”。刘保申介绍,现在倒是有种单倍体技术,纯合速度快,但是后期鉴定的任务非常重,工作量也不小,经费投入却大了很多。
  “您实验室里的研究生,有不少是参与过暑假的授粉工作后考来的吧?”我按照惯常的思路询问。刘老师轻轻地笑了:“极少。参与过暑假授粉的同学想考研究生的,很少会选择玉米育种方向。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有些吃不消,现在的孩子都是蜜罐里长大的,更不愿意吃这个苦了。”
  其实刘保申是学小麦育种的,做过一段时间的小麦研究,转行做玉米,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已经育出了近10个国审和省审品种,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主持选育的40多个玉米杂交种参加了省审、国家玉米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其中5个品种被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个品种被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山农糯168首先被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又在2012年被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14年,“山农206”被泰安登海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以450万元买断,因为该品种是目前抗粗缩病最好的春播品种,同时高抗小斑病、矮花叶病,抗茎腐病。
  “我做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一个人带研究生力量也有限,就选择了做的人相对较少生产上又很需要的类型,比如春玉米和糯玉米。”现在,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刘保申又把育种重点放在青贮玉米上。青贮玉米就是将整株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因为主要是做饲料用,对秸秆纤维、淀粉和整株玉米的蛋白质等指标都有特殊的要求,对抗病性要求更高。因为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有丰富的抗病材料,刘保申团队现在选育的青贮玉米材料在山东省区试和国家区试中表现良好,今年即将结束实验,明年有望通过国家审定。“我们在贵州等西南区域等地做的试验,在河南做的抗病鉴定证明,这个品种抗粗缩病和青枯病,与山农206不相上下,希望能顺利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