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改革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0-11
 
  9月26日,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成果展启动,我校作为协办单位,承担全省高校形势政策课成果展部分,标志着我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成果展的协办工作也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直以来,我校贯彻全国全省高校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将其作为每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下方面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完善形势政策教育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保障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分管校领导牵头,学工委负责,组织部、团委、学工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各学院直接参与,全校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课时确定为36学时,学分为2学分,课程教学采用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相结合,每年累计完成1100余个学时工作量的教学任务,课程考核采取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三是建立健全“主讲+助教”的形势政策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聘有形势政策主讲教师36名,全部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其中正处级领导12人。同时,安排17名辅导员分别担任17个本科教学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助教,协助主讲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二、拓展形势政策教育渠道


    一是打造课堂教学主渠道。抓好课堂讲授,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分析形势、把握政策、提高素质。开设“吾土吾民”形势政策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和讲座。在 《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二是依托自我教育主阵地。设有大学生理论社团18个,大学生党员读书会、党建委员会等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组织18个,围绕着我们党的重大理论问题、方针政策变化、国内与国际形势等展开学习和讨论,深入开展形势政策自我教育。三是拓展网络教育新平台。利用 “慕课”平台,面向大学生开展专题教育、学习讨论交流和课程考核。依托微博、微信、微视、QQ等新媒体公众平台,及时、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宣传、政策引导、交流讨论等,做到教育内容全覆盖,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三、丰富形势政策教育内容


    深化形势与政策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入《形势与政策课 (山东高校专版)》,围绕“我和大学”“我和祖国”“我和世界”3个专题,以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为主,形成了“1+2”授课模式,即1个线下课堂讲授+2个线上学习专题。一是课堂、网络教学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分6个专题专题,通过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授课,每学期组织3次。网络教学以《形势与政策》(山东高校专版)数字化教学平台为依托,每学期完成6个专题学习。二是课外教学部分。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教育中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依托社会实践,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四、注重形势政策教育“三个统一”


  一是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既注重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也要针对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去正确观察、分析当前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又利于指导实践活动。二是注重时效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当前的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但是该课程也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就是国家的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要求教师在相对稳定之中去把握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和追踪形势演变过程。比如邀请济南司令部情报部的负责同志为2016级学生所作的关于台海局势的专题形势报告会中就充分把握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台海形势变幻的原则性,特别阐述了当前经济形势以及大陆和台湾之间那种微妙关系的走向,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三是注重思想性与需求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注重它的思想性,但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学校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大学生需要了解的、想要了解的问题,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制定我和大学专题的内容时就做到了与学生的就业问题相结合,详细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切实有效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多次在全省研讨会、专委会年会、教学改革论坛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荣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