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好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0-25
 

  近两年,遗传学实验课程将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和手段技术引入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遗传学课程在植物生产类学生由基础课转向专业课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每年有农学、植科等16个专业130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遗传学实验”
  作为遗传学课程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学分制改革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等原因,遗传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学时不断被压缩。传统的实践课上,一般是老师演示学生看,或者按照老师拟定好的步骤机械性地去操作,学生兴趣难以提高。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一直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来承担,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不易保证。
  针对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遗传学课程组在前期调研和多次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将MOOC和翻转课堂的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技术引入遗传实验课教学,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课程组首先开展了遗传学实验教学微视频录制工作。在仵允锋老师的帮助下,课程组共完成了“减数分裂观察、有丝分裂制片、染色体核型分析、遗传学三大规律验证、果蝇性状观察、DNA提取、SSR分析、遗传图谱和QTL分析软件使用”等八个教学视频的录制,通过智慧树网站和“遗传学实验”教学网站发布,学生可提前预习,将课堂空余出来的时间开展讨论和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微视频的时间15分钟左右,内容包括每个实验的教学目标、实验原理讲解、材料准备、操作过程、结果演示、注意事项和作业思考题等内容。微视频所用PPT、视频背景和录制质量、后期剪辑输出均按照翻转课堂要求严格进行录制,以保证学生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方式进行观看时均可获得较好观看效果。
  此外,课程组还将实验材料准备、操作流程数字化,将具体实验操作细节和流程,特别是细胞学和分子操作中的细微步骤、常见问题、难点通过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前就详细了解整个材料准备环节,更直观地熟悉实验内容和操作;同时课程组通过搜集和利用网络Flash、动画等资源,实现了部分遗传实验的虚拟操作,提高学生兴趣;录制了部分作物育种实践流程、分子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等科研实验过程的操作视频,丰富了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在 2015-2016、2016-2017学年,“遗传学实验”翻转课堂初步进行了实施,共计有不同专业2600余名学生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学习。
  为了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课程组在选课的班级中抽取了12个班级进行了调查,共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4份;对参与授课的教师和研究生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数据结果表明,76.23%的学生表示喜欢利用微视频进行提前预习、课上主要进行实验操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有1.85%的学生反对这种教学模式;88.58%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模式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新模式提高了上课效率和学习效果,可以顺利完成实验的主要内容;85.49%的学生都认真观看了微视频,并认真回答了思考题。同时学生也对这种授课方式积极提出了各种建议,包括视频呈现形式、测验与思考题设置、网络平台等内容。授课教师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授课教师和研究生对这种课前看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30%受访者认为上课效率有很大提高,70%授课教师认为上课效率有较大提高;90%的老师认为学生看过微视频后进行上课时,能积极动手操作,且操作规范。
  下一步,遗传学课程组计划录制包括不同作物育种实践流程、分子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基因克隆或者蛋白质分析等操作视频,克服实验课教学课时不足的限制,丰富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遗传学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