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高校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2017年,水土学院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产出为导向,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专业建设 注重内涵发展
2017年6月2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山东农业大学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在学校的支持下,2017年,水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群)获批省应用型自筹经费建设专业(群),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核心专业,专业群涵盖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3个专业,年度建设经费200万元,建设期4年,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教研科研活动、合作交流等方面。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
为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动本科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自2017年起,水土学院把“成果导向、学生为本和持续改进”的理念落实到各个专业中,修订了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证。比如:从课程教学改革入手,针对如何保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制定出台了《水利土木工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结合学分制的施行,确立了专业和任课教师双向选择机制,明确了专业负责人对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的优先选择权;针对青年教师较多、如何提高新进教师讲课技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课程团队建设等问题,制定了《水利土木工程学院试讲、公开竞课的实施细则》,实现了青年教师试讲、竞课和助教制的有效落实,激发了青年教师专注教学、提升教学能力的自觉性。
重视实践应用 创新实践教学
为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各专业实践类毕业设计成果能达到实际工程需要的水平,水土学院创新性开展了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的联合毕业设计,学生参与率达20%以上,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5年获批山东省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依托该建设项目,水土学院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聘请企业高水平工程师进课堂,通过学校理论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本着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宗旨,努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气氛有效改善,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能力
为加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钻研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水土学院近年来每年都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优良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水土学院还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张庆华、翟爱良、段绪胜等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帮助、传经送宝,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退休教师李继业教授对青年师生非常关心,多次为学生作报告,参加学生互动,与青年师生交流座谈,帮助青年成长。
督导帮扶并重 重视教学研究
2017年,水土学院调整充实了本科教学督导组,提高了督导力度,加大了督导范围,主要任务有:开展期末考试试卷检查及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定期开展学生出勤率视频监控检查,并参加青年教师试讲评选、企业调研、随机进课堂听课等工作。水土学院高度重视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实施“1+1”帮扶计划,70%以上被帮扶学生解除了学业预警。正如学院党委书记胡化坤所说,帮扶一个学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要像抓精准扶贫那样做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高度关注省外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变故学生的思想状况,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水土学院 2017年加大了教学研究工作,每周二下午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学方法。截至目前,学院共立项6项校级教改项目,新增5门慕课,其中1门投入使用,4门还在建设中;新建4个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其中校级3个,院级1个;续签1个校级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启动课程考试改革,建设了5门力学课程试题库;启动了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十个一工程”,真正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一系列教学管理措施的实行使水土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水土学院院长刘传孝表示,学院将继续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以工程教育理念统领教育教学改革,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推动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