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烟台烟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蓬莱丰园苗木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协议,以15万元的价格获得该校果树专家陈学森教授的“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的省力高效培肥地力法”技术的独家使用权。
长柔毛野豌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科野草,匍匐在地上生长,很不起眼,大多数人不认识它;15万元,无论对一家企业、还是一所高校,都算不上“大钱”。但这份技术合同的签订,却是在写一篇打造生态果园、推进果树产业健康发展的大文章。
“给果园小草一点阳光,苹果更灿烂”
陈学森教授是著名果树专家,他还担任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果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山东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近年来,他在培育果树新品种、研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同时,大力倡导和推广果园生草技术。
他对记者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是影响我国果品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我国有机肥肥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借助自然的力量,研究、推广果园生草地力培肥技术。”
果园生草,其实算不上新技术,美国、法国、新西兰及日本等世界苹果产业强国采用这个技术已有几十年历史了,是果树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逐步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通气性得到改善,土壤抗蚀力、涵养水源能力、供肥保肥能力和养分有效性等会同步提高,果园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病虫害也明显减少,从而使果树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陈学森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给果园小草一点阳光,苹果更灿烂。”
果园生草,要让果农更容易接受
然而,在中国推广果园生草并不容易。这些年尽管农业部门大力倡导宣传,但效果却不理想,目前采用生草技术的果园不足10%。
陈学森告诉记者,果园生草技术在中国推广难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受传统清耕种植习惯影响,果园有了草就要及时锄掉,这种做法破坏了果园的生态环境;二是果农担心种草会与果树争肥争水;三是目前研究、试验的果园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大都需要每年刈割3-4次,会增加劳动力成本。
为了推广果园生草技术,陈学林带领的研究团队一方面通过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果园生草的好处,转变果农传统观念;另一方面着力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果园生草技术。他们经过全面研究分析后提出,培肥、节水、省力,这是我国果园生草研究必须关注的三个关键问题。
陈学森的爱人张艳敏老师从事植物学教学多年,对草本植物有深入研究。她见丈夫忙于苹果田间管理,在进一步了解果园生草的要求后,向他推荐了一种叫长柔毛野豌豆的野草。陈学森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发现,长柔毛野豌豆具有6大优点:一是几乎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春季容易形成优势草种;二是种子无休眠,浸水24小时后就能萌发生长,具有“落地生根”的特点;三是秋季播种萌发生长的小苗,经过冬季的冷冻处理后,春季长势旺盛,很快盖满地面,不仅让其他杂草无法生长,而且涵养土壤水源的作用明显;四是与其他豆科植物一样,具有固氮作用,生长量大,“培肥”效果突出;五是植株根系浅,茎木质化程度极低,耗水量小,“节水”效果明显;六是这种草在6月份结豆荚后,植株很容易腐烂,无需刈割,“省力”效果突出。因此,这种草的特性正好符合“培肥”“节水”“省力”的要求。陈学森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 “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果园生草模式,并申报了发明专利。
今年5月,由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韩明玉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鉴定,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校企联手做好果园生草大文章
烟台烟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苹果苗木为主的企业,生产的苗木畅销全国各主要苹果产区。2016年10月,在陈学森来这里讲课时,总经理王平对他讲的果园生草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从他那里引种了长柔毛野豌豆。他告诉记者:“今年胶东大旱,多亏果园种了草,对抗旱保墒起了关键作用。”
王平对记者说,掌握果园生草技术并不难,我们花钱买下果园生草这个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对科研人员创新的尊重。通过这个合作,我们要与陈老师、与山东农大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更多的成果在我们公司落户。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下一步的打算:“我们在销售苗木时要把草种子一起送给客户,让优质的苗木带动果园生草技术,也让果园生草技术使苗木长得更加健康,推动果树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采访中,陈学森告诉记者,我们把技术独家转让给企业,并不是为了挣这十几万元钱,而是要进一步巩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加快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让这小小的野草为改变果园的生态环境、促进果树优质高效生产发挥大作用。他还对记者说:“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让土地更肥沃,能生产更多的优质产品,让农村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