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话“两会”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3-21
 


经管学院组织青年学生观看“两会”盛况




植保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学习“两会”精神


  【编者按】全国两会召开以来,我校青年学子高度关注,通过电视、网络、“两微一端”、报纸等途径,认真收听收看“两会”报道,为过去五年国家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点赞。大家纷纷表示,走进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远大理想,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农学院青年学生:对接国家需求 扛起责任担当


    两会中提到的大学生就业、农林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等热点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丰富的资源,要牢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主人翁意识,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争做“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人才。

  刚刚被浙江大学录取的学生党员戚菊峰表示,两会为我们描绘了祖国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党员,必须带头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要勇敢地面对新领域、新事物,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贡献青春力量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会主席葛新的关注点放在了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这一话题上。他表示,现在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进程中,如果单纯只有政策的激励,缺少了 “人”的支撑,这种转型将难以推进。当前,基层高素质人才紧缺,农民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作为农学学子,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6级农学专业的学生王林栋谈到,作为一名农科学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开展农业技术和良种良法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农学学子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坚定信念,勤奋学习,特别是要注重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6级农学四班团支书李鲁侨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说,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作为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农科学子,必须承担起吾辈之责任。要秉承农大 “登高必自”的校训,不仅要打好基本功,增加知识储备,提升科学素养,还要脚踏实地,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提高实践技能。未来的农业是“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的农业,我们90后的 “新农民”要做农业现代化的耕耘者,共同把理想播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2016级植科 1班团支书张婉晴深有感触地说,两会中的创新创业话题引起了我们大学生的共鸣。我们遇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广阔的创业平台。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的我们,应该把握好这种机遇,将创业过程当作一次宝贵的历练与学习,努力培养自己敢为人先、奋发有为、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植保学院青年学生:关注就业话题 明确奋斗目标


    植保学子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大学生就业”上,纷纷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点赞。

  “现在大三,很快就要面临毕业,看到国家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认为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珍惜新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植保专业大三学生苏恒表示。
  2015级植保专业的荣雪迪同学说,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800万,要毕业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很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尽早开展生涯规划,做好就业准备。
  烟草专业的崔志成同学表示,当前,很多地方都在争相引进人才,出台了很多具体政策。作为农科专业的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学识优势,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就业的重大机遇,努力在农业发展、农村振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森保专业的彭骋同学与他的小伙伴围绕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他说,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造成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本身的原因。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美好的发展前景,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都是热点,都需要大量实践者和创新者,这无疑会为我们创造更广阔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资环学院青年学生: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资环学院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印象深刻。2014级土管专业学生焦赫表示,习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农业作为中国亿万人民生产生活的根基,地位不容小觑。当前我国农业安全、粮食安全仍面临较大挑战,高精尖农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也迫切需要解决。作为农业高校大学生,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融入这篇大文章,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韩越同学的家乡在美丽的沂蒙山区。他说,两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具体部署,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感到非常振奋。当初来到山东农业大学,为的就是好好学习农业现代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有了乡村振兴这个重大机遇,自己更有信心了,我一定要把这种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充分利用好学校、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学好理论、掌握技术,让自己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很多同学对新时代里如何做好创新创业谈了自己的想法。姜丰同学重点关注了两会上提到的创业服务业。他说,创业服务业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业态,通俗点说,就是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包括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帮助等。目前,国家正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其背后的创业服务业也将因此受益,迎来发展良机。这也为我们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林学院青年学生:聚力乡村振兴 贡献青年智慧


    两会上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创业等热议话题同样引起了林学院青年学子的高度关注。在学院各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青年创业者关注大会实况,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一致认为,报告里的新政策、新导向令人振奋,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林学院2016级园林专业学生李绍芃是“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的实践者。他的团队正在利用直接还田专用微生物菌剂这一专利技术,推动秸秆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同时在线联合农业机械公司、大型农场、种粮大户及广大普通农户等团体,打造秸秆直接还田服务的合作网络平台。他说,面对乡村振兴,农林类大学生理应扛起历史使命,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沉心静气,潜心学术,还要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实践,用自己的知识才干和青春热情贡献实实在在的山农力量。

  林学院2013届蚕学专业毕业生王传振是农林类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在读大三时,王传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向学校申请注册了“新丝路创业中心社团”,借助学校的基地和技术资源,开始了自己最初的创业历程。几年来,王传振将桑树种植形成产业链,果蚕结合,在保证传统桑蚕产业进行的同时,开展果桑采摘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会上提出要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王传振觉得非常受鼓舞。他表示,自己的创业方向与国家政策非常契合,要继续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路子,前景一定会很光明。母校永远是自己创新创业的坚强后盾,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懈努力,为学校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经管学院青年学生: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两会期间,经管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的同学们都成了“追粉”,时时关注两会,定期学习两会精神。这其中,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

  经管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主席狄福浩同学说,就业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是巨大的挑战,由于在就业创业方面缺少人脉和经验积累,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与鼓励。今年“两会”中出台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如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工作等,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为青年学生的就业指明了方向,身边很多同学表示对就业、创业有了信心,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会长韩鑫宇同学表示,作为农大的学生,我们更加关注农业发展动向。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乡村振兴时强调,将来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就业创业。农林类大学生作为农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掌握新的农业技术、成为新型农业人才,应成为农大青年学生学习实践的目标,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和我的同学都对此充满信心和憧憬。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校长张宪省围绕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提出了意见建议,很多同学对意见建议印象深刻。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闫旭表示,围绕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张校长提出了实行“免费农科生计划”、“订单式培养”以及“农科生倾斜政策”等意见建议,我们觉得非常符合实际。只有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觉得农业有前景、有奔头、有实惠,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农业知识、从事农业行业。我们热切期盼着这些意见建议能逐步付诸实施,让学校可以招收更多高素质的学弟、学妹,一起把我们山东农业大学建设得更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