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归来话发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3-27
 

  “今年的两会开得非常成功,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深受鼓舞,既对国家的宏伟蓝图充满信心,也更增强了我们学校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国人大代表张宪省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回到学校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谈到参加会议的感受,张宪省说:“这是一次民主、团结的大会,是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选举和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决定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项,这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是贯穿大会的主线。会上,代表们对宪法修正案草案、监察法草案,对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报告修改中采纳了不少代表建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团参加讨论并发表重要讲话,让代表们深受鼓舞。张宪省说,总书记到山东团参加讨论,体现了他对山东工作的重视、对山东发展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农业的期望。总书记重视基层工作,对基层十分了解,也很亲民,从谈话中我们感受到了总书记的人格魄力。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点谈了乡村振兴,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实现乡村振兴,要靠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科技、靠人才。作为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我们肩负着神圣使命。
  张宪省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们既是更高要求,也是重要机遇,农业高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乡村产业振兴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对我们来讲,实际上是以农科为主的多学科融合,我们学校学科齐全,从种植、养殖、机械、加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到乡村规划、生态保护、乡村文明等,几乎涉及我校全部学科。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应该大有作为。我们还要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力转换重大工程结合起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快发展、乘势而上。”
  谈到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张宪省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要适应社会要求。一是我们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都要作调整,在继续强化学生本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要拓宽他们相关学科的知识面,让学生成为全才;二是要大力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抓好学风建设,在全校形成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四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入脑入心,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在科技服务方面,我们要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围绕乡村振兴发挥作用。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与地方政府搞好合作,除了已经签约的黄三角农高区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还有将来要签约的泰安汶阳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地。这些园区建设,要按产业链来布局,引入企业,力争把这三个园区建成山东乃至全国的亮点,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模式。二是继续与其他县市区结合,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服务中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农大的知名度、美誉度。
  张宪省强调,要实现这些目标,对学校的管理、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考核、职称、绩效等要作相应调整,要鼓励广大教师投身乡村振兴,创新更多成果应用服务于乡村振兴,鼓励大家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同时要把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人才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有真才实学,能够符合新旧动能转化对人才的要求。
  会议期间,张宪省与其他代表、委员进行了充分交流。他说:“代表、委员们的素质很高,与他们交流,最大的感受是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大学看大学。我有两点深刻体会:一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不适应,我们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应社会要求,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二是代表、委员们对教育非常关注,寄予厚望,特别是企业对人才十分渴望。社会发展进步需要更多人才到企业,我们今后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干事创业,培养更多的企业家。
  参加人大会,张宪省就农科人才培养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了两个提案。他表示,作为人大代表,要继续加强调研,特别是围绕高等教育、农业教育,围绕三农问题,多了解基层的情况,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代表人民意愿,反映群众心声,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