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3-27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面向各市教育局、高校下发 《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要迅速行动起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践行 “四个意识”的实际行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
  通知指出,高校要对接十强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应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整本专科专业,新增或重组一批新兴交叉专业,优化升级一批传统专业,5年内打造100个左右对接十强产业的学科专业集群。培育和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十强产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稳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数量,增加应用型、复合型新兴学科人才培养规模。
  通知要求,高校应服务十强产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专业必修(核心)加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交叉选修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扩大选修学分和实践课程比重,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才;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100名左右研究生导师赴海外访学研修。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专业课程,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教育“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通知指出,高校要加强协同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应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继续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十强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5年内,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达到100个左右;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攻关,实现一批关键技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突破,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产业部门开放,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配套政策,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以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等为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通知强调,高校要引育高端人才,提升智力支撑水平。聚焦十强产业,发挥优势,建立相应研究机构,汇集高层次人才,建设高端智库,开展战略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好“一事一议”、“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泰山人才工程、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等人才政策,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面向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到2020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翻一番。
  通知指出,高校要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应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对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目标、重大原则和任务举措,组织力量集中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一项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督查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和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调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对标先进找准差距,针对问题制定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单位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实际行动和积极成效,树立典型标杆,推广成功经验,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