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墒补灌精准对接水肥一体化技术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3-27
 

  “我们在浇地时用测墒补灌节水高产技术测定土壤墒情,结合常用的灌溉方式,在小麦产量持平的情况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近20%,效果非常好。”在3月19日举办的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技术经验交流会上,桓台县农业局农技中心主任王锡久高兴地说。
  小麦测墒补灌节水高产技术是于振文院士率领团队创造,在十几年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小麦播种、拔节、开花等关键生育时期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70%到75%,测出土壤含水量的最适宜土层深度为0厘米至40厘米,制定了测墒补灌计算公式,并选出便携式国产土壤水分测定仪器,在几分钟内就能测算出需要的补水量。这项技术被农业部列为2016年农业主推技术,目前推广到山东、河北、河南的30多个县。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节水高产的效果,2016年开始,于振文团队与省内兖州区、汶上县、桓台县、平度市、龙口市、沂南县、济阳县、商河县、滕州市、肥城市共11个县农业局合作,边研究边示范推广测墒补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对小麦实行精准灌溉。
  “在灌溉时,常规的畦子淌水灌溉方式由于水的渗漏、沿斜坡漫流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实际用水量超出计算出来的灌溉定额,课题组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精确均匀灌溉的方法。”于振文告诉记者。
  经过调研,课题组了解到省内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在小麦生产上大多使用微喷带灌溉,而农户则普遍使用小白龙灌溉。于振文介绍说,微喷带灌溉需要在麦田里铺设塑料制的微喷带,通过上面的细孔喷水,水量控制准确,灌水分布均匀;小白龙灌溉就是在出水口接上塑料制的水龙袋,可以按井口出水量和时间进行精准灌溉。
  “课题组开展这项研究就是为了让农民受益,这两种浇灌方式都能实现精确灌溉,节约水源。”于振文说,课题组确定了在11个示范县研究推广这两种灌溉的方式,依据测墒的结果计算补灌量后,用微喷带或者用小白龙灌溉的方式,都可以精确控制浇水量,达到节水高产的效果。
  为了确保所有示范县的试验进程和准确性,于振文团队和示范县农业局技术人员一起设计试验内容,测定土壤含水量、麦田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等指标,明确灌溉和测定方法。
  每年于振文都把示范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召集在一起,交流进展与体会,分析小麦生长情况,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讨论接下来的试验内容。对此,农学院院长孔令让教授极为赞赏:“通过集中交流,能及时完善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技术的关键环节,起到更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去年麦收时,各示范县取得了明显成效。王锡久看到试验结果时很兴奋:在示范推广田里,测墒补灌与微喷带、小白龙两种灌溉方式相结合,每亩灌水量分别比当地传统灌溉低20.5立方米和46立方米,亩产分别达629公斤和624公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6.9%和19.5%。
  今年,于振文课题组带领各示范县继续重复试验,验证成果的可持续性,并进行测墒补灌与水肥一体化相结合的技术示范,达到节水节肥的双重效果。
  在这次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技术经验交流会议上,于振文语重心长地对各示范县农业局技术人员说:“山东小麦种植面积5700万亩,水浇地也有4500万亩,亩产410公斤左右,这么高的产量要依靠灌溉才能得来,除了菏泽、聊城、德州、滨州依靠黄河水灌溉,其余都是井灌、水库浇灌。山东水资源短缺,工业要用、民用要用,所以既要节水灌溉又要不减产的技术是我们山东农业科技人员的重要研究任务。我们是一个科研团队,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做好示范推广工作,为当地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