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标准化优质高效技术规范制定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4-17
 

图为刘世琦教授在田间指导蒜农生产


  4月7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 “大蒜新品种选育与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成果进行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等专家听取了项目主持人刘世琦教授所作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进行了质询和讨论,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总体居国际先进水平。
  在收集、鉴定大蒜种质资源269份的基础上,通过四倍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及系统选育,课题组创制出优异种质17份,育成新品种6个,其中 “金蒜3号”和“金蒜4号”通过了山东省新品种审定。
  通过研究营养元素对大蒜生理特性、异常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课题组明确了大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规律,优化了水培大蒜适宜营养配方及有效富硒途径,研究筛选出适于大蒜的缓控释肥及施用量;证实了播种期过晚、过量施氮、种瓣超大等因素明显加剧二次生长。研究人员还研制出了黄、蓝条带及糖醋液等诱杀蒜蛆、银色黑色双色地膜覆盖防草防虫技术、叶枯病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课题组研究明确了大蒜休眠过程中的内源激素、营养组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特点,研制出鳞茎休眠打破技术、离体蒜薹气生鳞茎高效诱导技术;研制出半自动及全自动大蒜播种机,比人工播种效率提高30倍。
  研究人员还发现,施用适量的硅,可显著提高蒜薹和鳞茎的鲜产量,提高营养品质;喷施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氧化锗等,鳞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明显提高。等量或者小比例控释掺混肥,苍山蒜和金乡蒜鳞茎分别比对照增产12.5%和15.8%,并使氮素利用率提高到20到30个百分点。制订了设施大蒜栽培关键技术规程及出口大蒜安全技术规范。
  课题组探究出20余项大蒜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起草了《出口大蒜安全技术规范》山东地方标准,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66篇,制订标准3个。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多次播放,作为山东省20项重大农业技术发布。
  课题组还在山东金乡、苍山、江苏邳州、辽宁海城等建立出口大蒜示范基地36万亩,在全国累计推广1569多万亩,增加出口创汇33.89亿美元,新增经济效益112.97亿元,繁育优良蒜种29600多吨。培训各类大蒜技术人员1260余人、农民36870余人,为确保我国大蒜产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及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理论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