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校友祝光涛科研成绩备受瞩目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5-22
 

  5月1日,32岁的青年学者祝光涛被云南师范大学聘为第二层次领军人才。作为2009届山东农大毕业生,祝光涛以他的杰出表现为母校送上了一份珍贵的劳动节礼物。
  祝光涛是 2005级农学院本科生,2009至2015年在中国农科院蔬菜与花卉所攻读蔬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至2018年在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几年,祝光涛利用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方法研究番茄遗传变异、驯化及品质改良等问题,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在《细胞》、《科学》和《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3篇重要文章,其中两篇为封面文章。
    这些论文构建了番茄资源多重组学大数据,创新生物学研究模式;较为全面地解读了番茄驯化和育种史,为番茄风味和营养品质改良提供了技术路线。
  2014年10月12日《自然遗传学》(影响因子27.9)杂志以封面长文刊登祝光涛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基因组学分析揭示番茄育种历史》。研究中对360个番茄材料,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进行了测序,首次构建了高密度变异组图谱,包含1162万个基因组变异位点,为研究番茄的变异和驯化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基因组标签,使得番茄呈粉果和红果的变异,这一发现可直接被引入到番茄果实颜色的育种中,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了转录。该文是自2012年番茄基因的文章发表后,国际番茄研究领域的首篇变异组研究成果 ,被美国科学院院士、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Harry Klee 誉为 “番茄基因组研究的里程碑”。截至目前,文章被引用180多次,相关种质资源已经被多家科研和育种单位使用。
  2017年1月27日,祝光涛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番茄风味改良的化学和遗传路线图》,以封面文章发表于《科学》(影响因子37.2),并在2017年世界植物学大会上作为我国代表性成果进行展示。研究中创新性的将“品尝实验”引入,对每份番茄的总体喜好度、风味浓度、甜味、鲜味等感官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对果实中主要物质进行测定,利用数据模型分析最终确定了30多种影响人们喜好的主要风味物质,对果实糖含量和有机酸控制主效位点的发现 ,可直接应用于风味品质育种。首次发现了番茄风味形成的物质基础,解析了番茄风味的调控机制,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2018年1月12日,祝光涛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番茄育种对果实代谢组的改变》在《细胞》杂志发表。研究利用多重组学的大数据,揭示了在驯化和育种过程中,番茄果实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发生的变化,并发现了调控这些物质的重要遗传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的有效组合可显著降低茄碱物质的含量,选择两个主效的位点,可将主要番茄碱的含量降低80%。研究方法为植物代谢物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源头大数据和方法创新,研究结果为番茄果实风味和营养物质的遗传调控和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提供了路线图。美国科学院院士、康奈尔大学教授James Giovannoni 对文章给予高度评价,相关成果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祝光涛告诉记者,能去云南师大工作,也是自己的幸运,希望能将学到的知识快速的应用到农业重要问题的研究中,为国家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更优秀的成绩回报自己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