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王子”带着农民“创大业”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5-22
 

图为邓应龙在沂南县月季花卉基地


  “蒲汪老乡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小邓引来的优质月季花品种,得益于山东农业大学专家的技术支持。”说到蒲汪镇这几年脱贫攻坚奔小康战役的关键点,蒲汪镇镇长袁俊波很是激动。
  袁镇长所说的“小邓”,就是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今年的毕业生邓应龙。在蒲汪老乡眼中,这个“小邓”可不简单。在蒲汪镇乃至整个沂南县,“小邓”的名气很大,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月季王子”。
  他带领创业团队“南花北引”,把家乡的月季鲜切花优质品种带到山东,给贫困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农户所有生产和销售的问题,实现产销一体化。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带动临沂和日照10多个贫困村1000余人脱贫,使人均收入翻25番,累计获得政府支持资金380万元。

懂农业、爱农村:创业初期遇“寒冬”


  “我出生在云南农村,对土地和鲜花有天然的情怀,但也深知农民的不易。”说起缘何选择做月季鲜切花创业项目,邓应龙毫不掩饰自己对农业的热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业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农民和农业做一些事情,为农业精准扶贫做出我力所能及的努力。”
  2014年9月,邓应龙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怀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做农业的情怀,一入学邓应龙就组建了“一世花开”创业团队,将家乡的鲜花品种带到山东,研究如何能在北方种出最好的品质鲜花。
  组建团队后,邓应龙带领团队成员参加了各类创业大赛。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专家建议:你们是农业院校的团队,有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应该突出农业特色。邓应龙听取评委们的宝贵意见,不断打磨项目,成功申报和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优质月季鲜切花生产销售与精准扶贫”。
  2015年3月,在园艺学院王晓云老师的介绍下,位于泰安肥城的惠万家玫瑰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给邓应龙团队20亩的实习基地。可是,大学生创业缺钱、缺人、缺技术,怎么办?
  缺钱,邓应龙硬着头皮向家里借钱,父亲嫌他不安分学习“瞎折腾”,懂他的母亲背着父亲借给他几乎当时家里全部的积蓄———两万元;缺人,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家乡鲜花盛产背景为吸引力扩大团队,从最初的4人增加到64人;缺技术,他泡图书馆、去蹭高年级的专业课,还找了学院的邢树堂和王晓云两位老师做专业导师。
  在惠万家基地创业的第一年,项目开始阶段困难重重,首先就是北方冬季太过寒冷,加之管理不善,零下20度的气温将试验田里辛苦引种的切花月季全部冻死。无奈之下,团队只得再次引种,并且筹资建设了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然而在即将开花的时候,一场夜间突如其来的冰雹砸毁了大棚和所有的月季,损失惨重。
  自然灾害、经验技术不足等“天灾+人祸”让邓应龙屡遭危机,然而,种种失败却让他越挫越勇。那段时间,邓应龙想了很多办法,靠外部合作等方法帮助团队熬过了技术、人力和资金链紧张的“寒冬期”。邓应龙把创业的这些日子形容为“跌跌撞撞的成长”。他说,他并不后悔当初创业的决定,在创业中他收获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农业大学赋予他的创业梦想,是他永远的动力。

有朝气、有梦想:和农民合作要靠“真本事”


  实际上,在肥城基地创业的同时,邓应龙一直在网上关注着山东各地的花卉种植地区和市场。2015年底,通过查阅和了解到的市场信息,他带着团队几个人来到临沂市沂南县蒲汪镇大于家庄村实地考察。
  邓应龙发现,沂南县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苗木花卉的生长。并且,这里属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是苗木花卉“南花北迁”增加耐寒性和“北花南移”增加抗热性的理想中间站。最重要的是,沂南县有着传统种植苗木花卉的习惯,具有良好的种植基础和技术,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苗木花卉的生产已经被广大的苗农和花农所接受。
  但同时他也清楚地看到了问题:专业化水平低、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交易手段落后、产品档次不高、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尤其是花农在选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是沿袭传统的技术,鲜花品质不高,发展潜力弱。
  邓应龙来到大于家庄村时,村民孟凡好正在自家四亩地的月季大棚里忙着剪枝。邓应龙和他交流了自己发现的这些种植问题,孟凡好被这个小伙的专业和热情所信服,当即同意拿出自己家的苗圃做邓应龙的“试验田”。
  “作为学生创业时,我可以给失败找出很多借口。但和农民合作做事,就不再是小打小闹,团队员工的工资需要我开,核心技术需要我去学习,优质品种需要我去引,市场需要我去跑。如果决策错误,可能导致一个家庭的悲剧。”邓应龙倍感压力。
  那个寒假,邓应龙回到云南,到国家级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去实习,学习新品种的研发、新技术的推广和月季鲜切花的生产及销售技巧。
  善于思考的邓应龙在先进企业的背后看到了山东种植月季花相对落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他幽默地对记者说:“传统农业从本质上来说是 ‘规模不经济’,不少花农和老孟家的情况一样,种植规模大了,很多时候都是负担。”
  年后2月份,再回到山东见到孟凡好时,邓应龙的一番“高谈阔论”再次让老孟折服。他更加确信,跟着这个农业大学的云南小伙干,没问题!邓应龙把在杨月季园艺公司学到的“真本事”都用在了老孟家的花圃里:优化调整品种结构、起垄增加土壤透气性,改进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改善采后保险处理。
  2016年6月份,是沂南花农大规模集中采花期,而邓应龙却告诉老孟“再等两个月”。这两个月里,要把月季花成片压倒重发,两个月后采摘重发出来的新花。看到同村的花农陆续采花卖花,老孟的妻子坐不住了,而老孟对邓应龙十万分信任。
  听从邢树堂老师的建议,邓应龙在花圃里做了一部分不压条的对照实验。静待花开的两个月里,他回学校上课、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带伙伴跑市场、随时给老孟技术指导,一样都没拉下。
  8月,老孟家的月季花“火”了!从花瓣到叶片,从外观到品质,老孟的花圃成了全村果农争相参观的“胜地”。和老孟家的月季花一样“火”起来的,还有那个农业大学的云南小伙。前期邓应龙做了市场调研,在网上发布了预售信息,老孟家的月季花从山东卖到了北京、江苏、河南、哈尔滨……从大于庄村到邻村,从村里到镇里,从镇里到县上,凡是在沂南种花的花农,都听说县里来了个山东农业大学会种花、更会卖花的云南小伙。
  沂南县蒲汪镇人民政府邀请邓应龙担任月季切花产业顾问,在当地带领他的团队进行月季鲜切花生产技术研究,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而后,邓应龙又和邢树堂老师联合申报了临沂市农业科技创新专项———月季鲜切花精准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由他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他以独创的L型压条、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指导农户种植出的月季切花品质达到国际标准,有力的技术创新使邓应龙团队顺利进入北方切花市场。
  在这期间,邓应龙注册了自己的“山东一世花开园艺有限公司”。公司与蒲汪镇政府联合打造 “江北玫瑰第一镇”,以月季鲜切花产业带动省级贫困镇蒲汪镇脱贫,并培育了沂南县三源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连江苗木种植生产合作社等5家龙头苗木花卉合作组织,带动了蒲汪镇大于家庄村、湖头镇前店子等花卉种植先进村,全县有1万多农户参与花卉种植,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大户。
  目前,沂南县已成为江北玫瑰花木信息中心和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已注册“三源”玫瑰品牌。到2017年,全县花卉面积发展到近5万亩,年产值达9.622亿元,建成了以蒲汪镇为重点,围绕长虹大道和胶新铁路、常新高速沿线,建设两大片玫瑰示范区和三条玫瑰花带,成为临沂连片面积最大、标准档次最高、示范效果最好的玫瑰示范园区。

有技术、有项目:让贫困户脱贫有了“主心骨”


  2017年6月,正在上大三的邓应龙在果树学慕课上听了学院李玲老师的课,线下翻转课堂上,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发表了几点看法。当时正在日照市五莲县挂职科技副县长的李玲对这个学生刮目相看,牵头引进了邓应龙的月季鲜切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作为五莲科技扶贫创新专项,带动五莲县三个贫困村种植月季鲜切花,发展月季鲜切花产业。
  没技术,没经验,怕风险,产业扶贫往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上述难题。邓应龙认为,企业最终还是要靠品质来竞争。由于专注于品质,邓应龙指导生产的产品均价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 10%到20%,但在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
  邓应龙始终坚持为农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成熟的种植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去指导生产的团队成员阶梯层次明显,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充满干劲。
  邓应龙为临沂、日照等10多个贫困村的花农们搭建起了品种引进、技术转化、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添了活力,这个来自山东农业大学、会种花更会卖花的云南小伙让贫困户有了主心骨。
  蒲汪镇三源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世理表示,希望更多像邓应龙这样的创业大学生成为我们乡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更有学识和眼界,更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心系“三农”,是农业大学的本色;带领农民创业脱贫致富,是农大人的责任。用邓应龙的话说:“农业科技成果要走出校门,真正服务农业,走向农村,造福农民,这才是农业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