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山东农大靓丽名片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0-31
 

  近日,省委组织部印发通知,对省直单位、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省管企业“担当作为好干部”“干事创业好团队”等进行表彰,我校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50个好团队之一位列其中。
  10月23日,学校召开座谈会,学校领导徐剑波、张宪省出席。党委书记徐剑波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代表颁奖,向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对团队成员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徐剑波指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寄托着全校师生的厚望和梦想。多年来,团队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奉献精神,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狠抓自身建设,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矢志服务“三农”,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农大历史上书写了宝贵一笔。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学校二级科研机构,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团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人才引进与培养、联合攻关、运行机制、平台建设、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顺利通过了2006年、2011年和2016年3次生物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多年来,团队以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服务农业生产、建设国际一流实验室”为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现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果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以作物生理生态、作物种质创新和作物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验室团队秉承“学用结合、服务三农”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紧盯科技前沿,奋力攀登高峰,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矢志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领军人物。院士、教授、国家“杰青”、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科研人员……71名团队成员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栋梁之材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打造着耀眼的具有农大特色的靓丽名片。
  与这些荣誉相比,最让实验室团队引以为荣的,是他们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生理、植物干细胞、苹果品质形成机制、花生新品种培育、作物缓控释肥料创制等领域围绕产业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把 “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团队应有的贡献。
      植物干细胞团队的“激素调控植物干细胞活动分子机理”研究成果为在更大范围进行植物离体快繁、开展生物育种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小麦分子遗传团队成功克隆出太谷核不育“国宝级”基因,为实现小麦等作物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小麦栽培生理研究团队在深入研究小麦衰老和品质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优质高产定向调控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北方小麦优质高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果树研究团队提出了“看碳施氮、以氮促碳、养根壮树”的丰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优化了果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玉米高产栽培生理研究团队提出了“三度”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在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首次实现了双季双吨粮的高产记录……一项项令人瞩目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补上了新时期服务“三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科技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徐剑波在表彰座谈会上对重点实验室团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继续弘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和政治可靠、立场坚定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实验室发展建设中的引领带动、把关定向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平台和团队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继续弘扬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科技奋斗精神,勇做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要继续大力推进团队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奋发进取、开放合作的团队氛围,持续迸发更大的科技创造力和创新力,高效推出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三是继续弘扬心系国家、甘于奉献的为民情怀,始终把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秉承“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优良传统,把论文写到大地上,打造农大特色的科技服务品牌,为把“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剑波强调,实验室的光荣是农大的光荣,实验室的进步代表了农大的进步。他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团队领导班子和成员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学校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希望全校上下以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为榜样,紧紧围绕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继续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取得更加令人振奋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