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方为人师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0-31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这个震惊世界的灾难带给我的除了痛惜、哀悼,还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深深触动。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是高尚完美的师德,其次才是广博精深的业务素质。这一点,我是在看了汶川地震中,老师们用生命挽救一个个学生时才真正领悟到的。平凡的教师,用生命大爱铸就了不朽的师魂,洗涤了内心深处狭隘的自我。那一刻,我明白了“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所蕴含的崇高与伟大的真正含义。
  之后,我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也对学生付出了拳拳之心,是不是一直无愧于心?
  我认为,一个老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都可以在教学生涯中有意识地去积累,但所有这一切,无论是好好地教学生还是去教好学生,无论是态度还是结果,首先都要有一个前提:爱学生。
  心中有爱,学生就能体会到,他们就能感悟到老师们对他们琢磨打造的苦心。
  作为家长,我们这些职业为高校教师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学习过心理学,我们也都知道不能打骂贬低孩子,要以鼓励为主,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和平晴朗的氛围中成长、生活。同样,对待学生,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呢?
  我们经常说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这句话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孩子只有一个两个,而学生数量众多,行差万变,形形色色。有人尊敬热爱你,有人诋毁看轻你,都是凡人,都避免不了或好或坏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如我一样接触过各种学生,有的人对老师心存感激,毕业很久了还能体会到他们深厚的师生情谊,也会有极个别的人是非不清,认为老师对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的严格把关是跟他过不去。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无愧于心,带着责任去爱学生。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人本性纯良,但憾于缺乏良好的教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真正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耐心去指导,而不是单纯地抱怨、批评甚至冷嘲热讽。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绝大多数本科生没有科技论文写作的经验,刚入学时写的论文惨不忍睹,有些老师就会对这部分学生定性:你不适合写科研论文,不是搞科研的料。就像花园里刚露头的小芽,都是毫不起眼的绿色单株,把它当野草拔掉了,就不知道它也许有一天能开放成倾国倾城的花朵。多鼓励肯定学生,让他们对自己产生足够的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改进。孩子们都会成人,他们绝大多数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就像我自己,因为是文转理,专业方面有短板,但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鼓励肯定我,积极引导我。也正因为文理结合,让我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科研和教育。我们用自己的治学经验去灌溉学生的科研生活,教他们如何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于社会真正有意义的课题,如何学会实验技能、掌握论文写作的能力,指导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并学会终生自学的能力,在生活的点滴中教会他们端正三观,遇到最好的自己,真正担负起导师的责任,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心中有爱,方为人师,以此自勉并与诸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