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18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枣庄举行。
诸葛玉平教授以资环学院为例,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得到与会人员高度评价。
为满足7个专业500多名学生的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实践需要,做好产教融合,资环学院先后建立了27个教学科研基地,以“学用结合”理念为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发展能力。学院把学生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分类设计,递进展开,以老师和企业的合作项目为纽带,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形成了稳定的联合实践基地,探索出了农业类产教深度融合模式。
其中,与金正大集团的合作成为最成功的典范。
从2004年11月金正大集团和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实施许可合同,集团出资800万元引进张民教授的控释肥研究核心技术开始,资环学院与金正大集团就彼此支持,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双方合作搭建起了高水平国家级平台。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由山东农业大学承担,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以金正大为依托。不管平台建在哪里,都是双方协商管理,不断提高平台建设水平。
双方共同申请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经费达到近2亿元,并以两家单位为重要依托,成立了“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民教授为联盟理事长;成立了“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杨越超教授为联盟副理事长,为学生实习锻炼开拓出了更大空间。
金正大的技术难关,也是资环学院老师努力攻克的科研难题。多年来,企业设选题,老师来破题,校企联合搞研发,研发基金、校企合作项目累计2000多万元,多种模式支持基地高效运行。
学生是产教融合中最大的受益者。学生有更多的参加高水平科研会议,参与实践的机会,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近几年获得10余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奖励。2008届毕业生刘军创建的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注册资金超过1000多万元。
“金正大”奖学金从2006年开始设立,资助金额从最初的每年10万元逐步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0万元。各类奖助学金和创新创业金,累计达到600余万元。金正大集团每年都是接受资环学院学生实习最多的单位之一,学院有20多名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选择留在集团工作。
学院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在企业支持下取得长足发展.2008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被批准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科,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6年,山东农大金正大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获得首批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国务院参事刘志仁等专家认为该成果 “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抓住质量兴农战略新机遇,促进肥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与学校、学院的合作中,金正大更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与山东农大合作前,金正大是一个年产20万吨复合肥的小厂子,一年的销售额不到2亿,利润不到2000万。目前,集团缓控释肥产能达到18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缓控释肥基地,并相继收购了欧洲和美国的复合肥企业。2018年7月,金正大集团以营业收入198亿元,利润7.15亿元登上 《财富》杂志中国500强排行榜。
诸葛玉平告诉记者,金正大的目标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应用。我们高校的目标是引导科研创新为产业发展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发展。本质上,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正是因为企业长期有需,学校长期有用,我们的基地才能长久,产教融合才达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