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大地摘星辰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2-25
 

李晴祺(左)包文翊(右)等完成的“矮孟牛”成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郝玉金教授主持申报的《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这是一项旨在解析提高果实品质分子机制,绘就果树果实品质调控网络的研究课题。
  这是山东农业大学近年来牵头主持的第四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梳理这些项目,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体系建设,无一例外,项目的着力点都是解决困扰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山东农业大学先后获得了2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与这些奖励相比,更加让山农人欣慰的,是学校产出的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效益。
  “从粮食增产到提质增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40年来,农大人把骨子里于家为国的情怀贯穿到科技工作中,把论文写在坚实的大地上,把成果体现在百姓的笑脸上,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增产技术让百姓放心吃馒头


    改革开放如战鼓,让科技工作者跑步进入研究的春天。1978年,余松烈、庞金宣分别主持完成的 “小麦丰产理论及栽培技术研究”“刺槐花药培养”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开启了学校摘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的先声。
  从1974年开始,余松烈就在山东滕县蹲点锻炼。他领着群众做小麦精播高产试验,带动了全县80多万亩小麦丰产。自1980年担任山东省小麦技术顾问团团长后,他每年200多天在外指导生产,把新技术送到百姓的家门口,告诉人家“减产我包赔”。在他和一大批专家的努力下,山东小麦整体增产100多公斤,解决了让老百姓放心吃馒头的问题。
  1992年,因为很好地解决了小麦中产变高产阶段群体发展与个体发育的矛盾,余松烈的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被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确定为 “八五”“九五”“十五”农业重点推广项目,累计在山东、河南等地推广应用3亿多亩,增产小麦130多亿公斤。目前,该技术仍为黄淮海和北方冬麦区的主推技术。
  后来,余松烈院士的学生于振文教授在让小麦高产更高产的研究中,用氮肥后移等技术,解决了小麦植株个体内部的矛盾,关于小麦衰老生理和品质生理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取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余松烈和玉米专家胡昌浩共同主持 “黄淮海夏秋粮均衡增产技术”,三年带动1000万亩良田增产25亿公斤。1987年,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胡昌浩长期在一个课题组的董树亭团队研发的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理生态和玉米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卓著,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技创新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山东农业大学,让农业科技成果散发出更强大的影响力。
  小麦的丰产,让农民对高品质小麦有了需求。在育种领域,1993年,生理育种专家张忠义、梁作勤等选育的面包小麦品种PH82-2-2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各项指标均超过发达国家面包小标准。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成《优质面包小麦》电影,用中英文两种拷贝发行。这种小麦粉,擀面条细长煮不断,包水饺皮薄煮不烂,做面包松软有嚼头。一时间,订货单纷至沓来。
  种果树比种粮食挣钱。束怀瑞教授根据自己多年对果树根系的研究,发明了经济实惠又简便有效的 “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在蒙阴县推广,使缺水贫瘠的沂蒙山成为我国重要果品生产基地。七年间,“地膜覆盖穴贮肥水”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470万亩,创经济效益7.6亿元,至今这项技术仍在西部干旱地区广泛应用。他的“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开发研究”课题,使山东18个县新增经济效益56亿元,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山东农业大学的“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项目,获当年唯一一项国家发明一等奖。此前此后,发明一等奖都是连续几年空缺。利用来自于 “矮丰3号”“孟县201”“牛朱特”的三个“偏材”种质,李晴祺创造出了“奇材”种质“矮孟牛”。据不完全统计,研究人员用“矮孟牛”种质已培育出23个小麦品种,其中国家级推广品种10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小麦,这个在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驯化、栽培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在李晴祺的手里,变得更加色彩缤纷。


学术突破让中国人拥有国际话语权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年来,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同时迎来了多维度的世界性冲击,为让中国在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更有话语权,山东农大的专家们,把攀登世界第一当作奋斗的目标。
  2004年11月,山东金正大集团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包膜控释肥核心专利技术转让协议。2009年,“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其产业化开发”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金正大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并于2016年收购欧洲控释肥业巨头荷兰伊康姆公司和德国卢森堡康朴公司,曾经的小企业正大踏步走向全世界。
  金正大涅磐重生,是因为张民教授研制出中国控释肥及其技术,使产品价格降到了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2016年4月,张民作为首席专家起草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化正式颁布,成为我国引领世界控释肥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禽白血病是禽类感染的恶性肿瘤,长期困扰优质肉鸡产业发展。1998年,崔治中教授在我国白羽肉鸡中分离鉴定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证实这一病毒来自美国,为种禽国际贸易纠纷谈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启动了我国对该病的检疫。随后,他的团队又研发出快速检测病毒的诊断试剂,有效控制了禽白血病在我国的流行。禽白血病净化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个不用疫苗、仅通过种源净化和生物安全实现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成功示范,在全国多个黄羽肉鸡和蛋鸡原种鸡场广泛推广,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崔治中也因此入选世界禽病学会名人堂。
  植物真菌和病理学家张天宇教授和蔬专家刘世琦教授在中美鸭梨与大蒜贸易争端中的科技贡献,在同行中是学术佳话,对产业则是雪中送炭。2003年底,美国检疫部门以在我国输往美国的鸭梨上发现链格孢“新种”为由,无限期停止鸭梨进口,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相继取消进口订单,使中国和果农们蒙受巨大损失。2004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总局安排张天宇作为首席谈判专家,与美方在旧金山进行了技术磋商,指出实验漏洞,使美国专家对自己的“新发现”无言以对。在随后的研究中,张天宇证明,此菌属于只能从伤口入侵的弱寄生物,中美鸭梨上都存在,不能作为检疫对象,最终使输美鸭梨贸易顺利恢复。
  2005年2月,刘世琦受商务部邀请,全程参与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企业的大蒜反倾销调查,与美方进行沟通、争辩,帮助中方企业赢得了诉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享有大蒜定价权。


  科技翅膀助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5年来,,作为山东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引擎,山东农业大学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关键问题,强化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大成果转化和推广,把最出彩的论文写在了坚实的大地上,化成科技天空中的亮丽星辰。
  果树专家陈学森教授的核果类研究成果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后,他的科技创新热情更加高涨。近两年,他精心选育的“山农酥”和“新慈香”两个新品种,果个大、耐贮藏、品质优,正在迅速推广。尤其是 “山农酥”梨,含有新疆梨、西洋梨、沙梨和白梨4个种的基因,香酥脆甜,个大、核小。一个“山农酥”梨,带来了种植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现代农村的产业兴旺。
  蒜作为一个小作物,全国面积只有1000万亩左右,但是每年的出口额都有30多亿多美元。中国大蒜主产地中,山东大蒜出口量占全国近八成。近两年,出口保鲜大蒜比例逐渐下降,脱水大蒜比例逐渐上升。刘世琦对这个日渐优化的结构甚感欣慰。为了推广大蒜健康种植和深加工技术,他踏遍了齐鲁大地,并远到贵州、新疆、辽宁等地,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蒜,苦口婆心在为各类培训班授课。
  产业上能发力,是多年科学研究成果积淀的水到渠成。山东农大一直把“学术至上”作为办学理念,建立完善了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机制,不搞急功近利,不看单一指标,让科研人员耐住性子做做学问。余松烈院士从七十年代就研究小麦精播技术,九十年代才获奖。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矮孟牛”种质,李晴祺团队研究了26年,重要完成人之一包文翊先生,多年去青海做种子加代繁育,有时坐40多个小时的硬座,在那儿一待就是半个月。突破60年瓶颈,揭示激素调控植物干细胞机理的张宪省团队,对该项技术的研究进行了20多年。克隆“国宝级”雄性小麦不育基因的付道林团队,是在孙兰珍教授研究多年太谷核不育小麦基因成果上开辟的新方法新途径。田纪春选育的全国第三大小麦新品种山农20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世的中国第一个面包小麦PH82-2-2团队的主力成员。
  “要出大成果,就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稳得住方向。永远要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立项攻关,不赶时髦、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剑’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才可能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作用。”校长张宪省表示。
  在科研政策方面,山东农大明确了以 “五个优先”为代表的系统性支持举措,整合人才、经费、项目等资源,实现人财物全面支撑。在科技推广方面,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一个整建制区县的优势产业发展,派一名科技副职联系和服务地方,组建一支专业化科技团队,建立一批技术示范基地,形成服务产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机制。
  “我们提倡‘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出高水平的成果;立地,就是科研成果要接地气,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农大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体现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每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