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校长张宪省出席会议,参加分团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3月8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举行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实际,深入交流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更好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大家一致表示,一定铭记总书记教诲,乘势而上、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张宪省在会上作了发言,围绕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和智力保障,谈工作、讲思路、提建议,得到与会人员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张宪省说,2018年,山东农业大学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科技兴农、科技兴鲁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新突破。学校在省内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心,协同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施科技服务“五个一工程”,创设“五变”精准扶贫模式,组织专家为泰安市、菏泽市等地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泰安市共建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建未来农业研究院,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选派64名教师赴县市区和乡镇、企业任科技副职,与省内外20个地市和100余个县市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张宪省表示,作为农业高校,山东农业大学始终将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重要使命。去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授权专利475项、获国家专利奖银奖1项,新品种保护27项,审定新品种32个。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00余项,金额8000余万元。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首次招收公费农科生133人,培训农业管理干部、农村发展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省定贫困村支部书记、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1.5万人,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科技支持和智力保障。
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张宪省说,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出口创汇农业居全国首位。但农业发展还存在发展低效、结构不优、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多而不优、大而不强。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人才和科技的支撑,需要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要产出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性、前瞻性科技成果和一大批接地气、能转化的实用型科学技术。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重要作用,山东农业大学更是要扛起使命担当,真正走在前列。
会议期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中国科学报、大众日报、海报新闻、闪电新闻等媒体先后对张宪省进行专访,邀请他围绕“三农”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等畅谈观点和意见。媒体同时对山东农业大学近年来的办学发展给予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