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帮华:育树成林,育人成才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28
 

曹帮华(右一)在林间指导学生做实验


    日前,第二批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名单揭晓,我校林学院曹帮华教授榜上有名。本次评选共有来自全国涉林、涉草专业的普通高校 (含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中高职院校30名教师获此殊荣。面对这项荣誉,曹帮华认为,这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褒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自己更要精进业务,不断更新所学,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践行院训“学林爱林,育树育人”。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时间回到33年前,那个时候曹帮华刚刚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留校任教。对教师这个称号,曹帮华一直以来无比珍视,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或者更早,他就已将教师这个职业作为毕生事业来追求。白天备课、上课、参加教学研讨,晚上写教案、编教材,没课的时候就去听老教师们上课,学习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那个时候教学条件比较差,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有些教材需要自己编写,讲课时用到的插图也是自己动手画的。”谈起过往,曹帮华满是深情回忆,“但是心里不觉得苦,反倒是浑身干劲十足,大概是因为一开始就认定了教师这个行业,想着一直要做下去、深进去。”
  曹帮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学业上,他一直不断进取,学无止境,并于1989年考取梁玉堂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从那时起,曹帮华就时常跟着老师做项目、参与课题研究,与梁先生一起爬高山、走平原、采集种子、繁育苗木、营造丰产林。夏天忍着蚊蝇的叮咬,穿过沟沟坎坎的深山老林和密密麻麻的芦苇丛,只为收集优异的树种种质资源和试验材料。冬天里雪下得很厚,手脚冻得发麻,但跟着老师踏着雪窝子去野外考察实习的脚步没停止过。
  “老先生对自己、对我们要求都很严格,这鞭策着我不断学习、进步。他那种脚踏实地、躬亲实践,不唯书是论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着我。”谈及自己的导师,曹帮华内心充满着感激和敬佩。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曹帮华与刺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向老师请教,向生产一线的农民学习。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使曹帮华不知疲倦地学习、探索。求学期间,他学过开拖拉机,学会了用油锯伐木,经常与林场职工探讨如何辨识和培育树木,与农民一起嫁接扦插树苗,嫁接的速度和成活率甚至比经常务农的老把式还要快、还要高。

  1999年曹帮华赴德国研修学习,这让他耳闻目睹了发达林业国家的先进技术;随后参加的中组部组织的新疆百支博士团‘三下乡’和国家发改委项目“拉萨周边绿化”设计使他认识到祖国林业建设的任重道远。2002年他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师从著名森林培育学专家翟明普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他参加了尹伟伦院士主持的抗逆植物良种选育课题,足迹遍布半个中国,有幸见到许多林学大师,收获颇多。不同时期的学习经历丰富了曹帮华的阅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加坚定了他从教、从业的决心。在他看来:“学高为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有一桶水才行。”


  “教好学生是老师的本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曹帮华不仅要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上课,还要带学生实习,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更要承担课题、做项目、搞研究,成天忙得不可开交。
  “谁让我们是教师呢,教好学生是老师的本分。学生成绩不好,论文写不好,我们当老师的更加着急”。曹帮华说,“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他给学生上《森林培育学》、《植物组织培养》、《种苗学》这几门课,从来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调研,并将最前沿、最新的专业知识穿插到课件当中,让学生们了解业内知识最新进展。
  去的地方多了,哪家企业育苗技术先进、哪些种苗试验基地管理得好,曹帮华都有所了解。“经历就是财富”,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带着学生外出考察,到处走走看看,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多一些经历。在他看来,林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和见识更为重要。课堂上讲得远远不如亲眼所见更能触动人心,给人以深刻印象,且通过实践学习也更能巩固专业知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
  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见曹帮华带学生实习的身影。除了实习周去药乡林场等实习基地,他还在课程学习期间拿出自己校内的一小块试验田,结合专业学习内容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导学生们整地、播种、扦插、管理,让学生们每天观察树苗的生长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曹帮华很重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指导研究生曹帮华更是不遗余力。当年,他所带的学生秦宇为完成《山东省引种观赏竹的抗寒性研究》硕士论文的研究,需要多次往返济南、扬州等地调研、考察、采集标本。“曹老师不放心我一人出门在外,每次出去,他总是放下手头工作,陪在一旁,指导我,教给我试验方法,论文写作时定时跟踪修改论文。老师带的学生那么多,但对每个学生都很尽职尽责。”对自己的导师,秦宇有着道不尽的感激。经过师徒二人的不懈努力,该论文最终获评 “第一届全国优秀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曹帮华非常重视优秀学生和团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他时常说,一个学生或者一个团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将这种荣耀和成就传递给周围同学们,对同学们的激励和带动作用大太了。无论多忙,他总是抽出时间指导并带领学生们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1项 “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一等奖和2项“创青春”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多项荣誉。


 回顾来时路,初心未改


    作为林学专家,曹帮华多年来不辞辛苦地奔走在各地,翻山越岭,风餐露食,始终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深入对刺槐林、竹子、木瓜等植物的研究。作为教师,他恪守为人师的本分,用心、用情培养着学生们,身体力行地用知识和行动影响着一批批学生。

  当了4届班主任,他所带的92级林学示范班曾两次获评省优班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曹帮华深知一个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于是想法设法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上世纪90年代初,同学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拿不出多余的钱用于班级活动和外出考察。曹帮华就结合专业劳动,利用业余时间带着同学们到山上采橡子、卖橡子,帮别人移树,挣来的钱都充当班费。他带队外出实习,与同学们一起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中师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年,班里有一名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病,曹帮华在班里带头捐款,并自掏腰包买了水果等礼品去医院探望。家长握住他的手,激动地泪流满面。那个场景,曹帮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种来自家长的信赖和感激触动着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心灵。用他的话说,“家长把孩子交到你手里,教不好学生,咱对不起家长。”
  如今,30多年过去,曹帮华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他花费心血培育的槐树苗已长成蔚然大树,成林成景,教过的学生也都在工作岗位上各有所成,每年的教师节,祝福的短信和电话会铺天盖地而来,还有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专门从外地赶来探望他们的曹老师,此时的曹帮华是幸福的。
  五月槐花飘香的时节,曹帮华徜徉在槐树林里,回顾来时的路,自认为不论走得多远,始终不忘出发的初心。未来,他坚信自己还会在喜爱的专业领域以及教师行业中继续发光、发热,帮助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