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满枝师生笑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9-10
 
    盛夏时节,园艺学院试验站新建成的葡萄园迎来了第一个可喜的丰收季!走进园子,一串串葡萄挂满了架子,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葡萄长势比预期好!”正在基地指导研究生实验的杜远鹏副教授欣喜地说。杜远鹏现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专家,她告诉记者,由于学校东南片区建设的需要,原葡萄核心示范园被征用,2019年春寒料峭之际,迁址到此开始重新建设,今年是种植第二年,已经进入丰产期,并组织专家对自育的5个新品种进行了现场测评。
   杜远鹏介绍,新园建设可谓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在原岗位专家翟衡教授精心谋划下,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利用老园的长廊钢材建设了长120米、宽4米的长廊,原来的冬暖棚钢架拆卸下来改建成了长65米、宽8米的冷棚,而原来的冷棚钢架则做成了长12米、宽6米的避雨棚,供研究生种植盆栽试材及暂存试验用品,其旁边还建设了两个臭氧试验圆顶帐。冬暖大棚利用限根器示范了6米大株距的H树形、高T树形、高厂型。棚前空地也开垦出来种植了杂交苗,沿护栏则种植了自育的抗寒砧木品种。
   记者了解到,新葡萄园的建设理念是展现现代产业技术水平,引领产业发展。露地葡萄园的建设实践了团队提出的现代建园技术规程,亩有机肥使用量达12吨。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高强度长水泥柱,种植了8个鲜食品种、11个酿酒品种,几乎都是体系推广展示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顶端品种和自育品种;采用了标准的单干单臂树形,在有限的土地上分别使用了意大利式的无骨架避雨棚及生产上现用的有骨架避雨棚;地下管理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起垄栽培,地布覆盖,行间自然生草机械刈割还田等。
   抗性砧木高位嫁接技术也令人眼前一亮!站园内种植了3亩自育砧木SA15,抗砧抗寒性强,根系比自根提早十天供水,这对避免赤霞珠枝条春季抽干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杂交育种的主要目标是培育抗性优质酿酒品种,以攻克夏季高温多雨而导致的上色难、病害重、品质差的难题。经过多年努力,已获得了8个符合该目标的品种品系,所有品种都具有欧亚种品质,果汁红色,花色苷含量是亲本赤霞珠的十多倍,抗霜霉病强,树势健壮。在山东不需要冬季防寒,既可酿酒也可加工果汁,保健价值高,推广应用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