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南校区西北片区校园里秋意渐浓,傲然矗立的古朴新楼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而楼下依然绿草如茵。
“我们在这儿的学习、生活条件都很好,是我喜欢的大学模样。”谈起南校区西北片区,经管学院(商学院)大二学生刘畅眉开眼笑。
“师生满意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情。”党委书记徐剑波说,“近年来,学校把完善校区功能布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作为重要发展内容,千方百计为师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干事创业环境。南校区西北片区功能集智能化、生态化、宜人化等为一体,对推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质的跨越,加速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凝聚智慧绘蓝图
2016年,在与泰安市委市政府多次沟通协调后,学校把南校区西北片区建设正式写入2016年印发的 《山东农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成为校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备受师生员工关注,必须抓紧、抓牢、抓实,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面对校长张宪省的反复叮嘱,基建处等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
他们紧锣密鼓地到现场查看场地,奔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商学院、山东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会计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参观考察,与校内外专家座谈研讨,并一起参与制定南校区西北片区建设规划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让工作人员深感兴奋的是,西北片区建设于2017年12月获山东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并列入泰安市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
2018年12月,西北片区项目终于“揭开了面纱”,正式启动建设。“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土地征用、项目预审、设计招标、方案完善、勘测勘察、图纸审查、监理及施工单位招标等系列工作。”在西北片区项目奠基仪式上,副校长嵇景涛还提出了“科学施工,以一流工作建设一流工程”的要求。
项目建设过程中,每逢重要节点,学校领导都会走进工地,详细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围绕遇到的难题现场调度、现场办公,叮嘱工作人员要随时沟通,及时发现、解决“拦路虎”。
临时支部做堡垒
南校区西北片区项目建设参建单位多,推进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冲突。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凝心聚力、团结调动各参建单位力量,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楼、宿舍、食堂、运动场、人防工程、室内外配套等建设任务?面对这个难题,基建处集思广益,决定建立临时党支部这一“战斗堡垒”。
2019年5月,在学校组织部和校直机关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一场特殊的党支部成立仪式在南校区西北片区项目建设现场举办。“我们以基建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三个党支部为主体,联合学校南管办、网信中心等参建单位以及泰安市建管局、质监站、安监局等市级主管部门,成立了以‘3+X’为共建模式的临时党支部。”基建处处长刘甜甜觉得片区建设从此有了“主心骨”。
这个建立在工地上的临时党支部以“围绕基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工作思路,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侯爱萍教授、山东华林律师事务所张秀律师等专家到工地,作“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工程造价与结算”等专题报告,与学校南管委、网信中心、泰安山水建业公司、泰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站等单位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激励党员政治素养和基建业务双提高。
“每逢节假日,临时党支部还组织开展五一趣味运动会、七一登山健身、歌唱祖国庆十一、党建主题联谊会、元旦联欢会等活动,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渐渐成为‘一家人’。”临时党支部成员、泰安建工集团农大项目部张伟感慨地说。
临时党支部负责人还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对接泰安市蓝天指挥部城管部门开展工地扬尘治理,邀请清华设计院专家进驻施工工地进行现场技术研讨,邀请施工单位集团负责人到施工现场商讨劳务队伍调度、增加设备投入,与两家监理单位、商混公司面对面沟通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南校区西北片区项目自建设以来也遇到了重重挑战:泰安市环境整治、新冠疫情突发、阴雨天气频繁出现,工期也因此严重延误。面对这些考验,片区临时党支部成员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工地管理及施工人员一起防疫情、战雨季、斗酷暑。
新冠肺炎疫情复工期间,他们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源头控制、过程巡检、群防群控”疫情防控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严格把关,要求每天做好体温检测、信息上报、环境消毒等工作;他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区进行防疫保洁,让务工人员在辛苦劳作之后能有干净整洁安全的休息空间;他们不分节假日,在强化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前提下抢工期、赶进度……
“西北片区全体参建党员:大家好!今天是西北片区建设8.30(8月30日)倒计时77天,而6.30、7.30是工程推进关键中的关键。现在正是最艰难、最吃力、爬坡攻坚的时刻,……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不要拖后,不要犹豫。……大家要站在整体工程全局高度,能在发包人代表范围内解决的就内部解决……”
这是今年6月初片区临时党支部致每位党员的一封信。“5月份开始,密集的雨天给室外工程等带来极大困难,一场大雨过后工地上泥泞混乱,令人崩溃。6月份又开展质量月活动,一些劳务队伍压力大,对质量层级验收有了抵触情绪,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我们有些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收到这封信,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北京城建亚泰集团农大项目部陈永革告诉记者。
正是有了这个临时党支部,学校探索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让长期“驻扎”在建设工地的党员们有了工作、学习的温暖港湾,也让党旗在工地飘扬,让党徽在岗位闪光。
齐心协力克难关
在南校区西北片区项目建设的600多个日日夜夜,工地上常常是车水马龙、热火朝天,所有参建人员埋头奋战,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高质量、按期完成任务,早日让学生在新校区里学习成长。
他们每天坚守在工地上,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协调工作,看每天的进度,查工程质量,找安全隐患,一点儿都不敢懈怠。“工程是走一步,看三步的。这个工序对接完成开工了,下几个工序的穿插也要安排好。因为从主体施工到材料设备采购、加工、运输等过程,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要提前谋划,提前调度,大家一起努力,不蛮干,不硬干。”工程管理科科长孙继志说。
为稳扎稳打地推进施工工序,片区建设调度会从每月一次到每周一次,再到每天一次,最后到每天上午下午各碰头两次。从今年疫情刚刚好转的3月复产复工到6月份开始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学校参建人员越来越忙碌了,从原本周末还能轮休一天到没有了休息日,甚至晚上还要轮流值夜班。
在西北片区建设工地上,总能看见一伙儿忙碌着的年轻人。他们黑黑的皮肤、不苟言笑、说话简短,平时总是低头干活,乍一看上去会让人错认为是施工队的工人。而他们就是学校基建处的青年职工。
由于参与主体较多、交叉作业多等,南校区西北片区项目建设工程刚开始时,出现了分工不明确、工序穿插不合理、人员调配冲突等问题,对此学校基建处不少年轻职工由于第一次独立担当重任,工地经验相对少,一时不知如何“对症下药”。当领导同事了解到这一困境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还和他们一起在施工现场监查、整改等。
在基建处经验丰富老同志的言传身教下,这群年轻人也很拼。他们常常抱着图纸回家研究到深夜,也会起早贪黑守在工地,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但从没有怨言;他们经常主动值夜班,及时跟进工程;他们会在下雨的深夜惊醒,天不亮就赶到现场,查看雨后工程情况。这支高学历的年轻队伍在工程一线经历风雨,成长成熟。
除主体建设项目外,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设施设备配套团队也在南校区西北片区建设现场协同作战。西北片区设施设备配套项目包括学生吃住行各个方面及教学办公家具、多媒体设施等62项,总投资3000万元。资产处克服疫情影响,保证了项目招标顺利完成;财务处总体协调调度资金,保障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保卫处、后勤处、网信中心、经管学院、体育学院等根据各自分工,按照工程推进情况,及时跟进,穿插施工,最终实现了学生老师如期拎包入住。在西北片区建设过程中,还赶上了泰安市梳洗河整治工程,期间南管办与梳洗河指挥部积极对接协调,最大限度争取了学校利益。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全体农大人共同努力下,两年后,占地127亩的南校区西北片区拔地而起。她东邻梳洗河,西邻温泉路,并与南校区实现连接,既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独立区域,又是学校校区整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九月初,这个片区迎来了入住的5000多名师生。看着校园里师生们一张张笑脸,所有参建人员感觉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