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让学习“不打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07
 

  图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动科学院成子强教授边操作显微镜,边给学生讲授《动物病理学》实验课内容。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疫情防控环境下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我校《“云教学”见屏如面,“新课堂”实质等效》获评优秀案例。
  学校“云教学”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无法来校上课而采取的举措。这期间,1000余名教师借助雨课堂、智慧树、腾讯课堂等信息化 “利器”,持续进行了19个周的线上教学,让全校3万余名学生齐聚 “云端”学习1200余门课程,到课率高达98.26%。
  “线上教学模式成效明显,为学校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学校将继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 ‘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革命’。”副校长辛杰说。

学校顶层设计做好保障

  为保障“云教学”顺畅有序运行,学校组建疫情应对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出台 《山东农业大学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的教学工作安排》等文件通知,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举措,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部署。
  线上教学工作启动前,学校未雨绸缪,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教学工具和平台进行试用和评估,筛选出“雨课堂”“智慧树”“腾讯课堂”等16种线上教学工具和平台,让全体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自身特长选择使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优质适用的教学工具。
  考虑到“云教学”过程中师生可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还专门在教务处主页上开通疫情期间教学工作 “绿色通道”,设置专题邮箱和微信公众平台,让师生能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及学习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及难题,安排专人为他们排忧解难。
  “云教学”过程中,学校严格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全体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学院党政负责人全部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党委书记徐剑波、校长张宪省和全体校领导还深入网络教学第一线,和同学们一起在线上上“网课”,与师生网上交流,了解教师网络授课情况,并针对线上教学提出意见建议。
  学校还组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成员定期进入网络课堂,实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及时掌握教师的具体授课信息,并科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为方便学生使用手机上课,学校还联系移动、联通公司,为学生免费提供额外流量和优惠政策。
  “我们对学生是否具备网络学习条件也进行了调研筛查,摸清情况。”教学处处长谢胜利说。有个别学生不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学校要求老师通过手机通讯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任务布置和学习指导,返校后及时为他们补课,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

  “云教学”的师生隔着屏幕,课堂互动不容易。对此,老师们竭尽全力想“大招”,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结合、课件图文并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增长本领。
  在给学生线上讲授《遗传学》实验课时,农学院老师让学生用家中常见的“香蕉、黄瓜、洋葱、白菜”为实验材料,再借助洗洁精、碗等工具开展提取DNA(脱氧核糖核酸)试验。这种方式使得需要用化学药品和专门仪器并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变成用家里的日常物品,在厨房就能完成。该方法也分享给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借鉴使用。
  和农学院老师一样,很多学院的老师在讲授实验课时,由于缺乏实验场所、仪器、材料等条件,存在较多的困难之处。他们广开思路,重新设计实验思路,创新实验课形式,和学生一起打造 “家中实验室”,指导学生在家就开展了实验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实践技能。
  为了让毕业生尽早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尽快熟悉实践问题,动科学院面向教学、科研、就业合作单位征集实习实践视频资料,转发给学生看。这其中包括企业宣传片、宣传册彩页及针对某一生产问题开展的专题培训视频、为客户实施技术服务所提供的培训资料,行业协会发布的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或研究报告等。学院还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为学生发布实践性很强的培训视频或企业开展的在线直播课程讯息等。
  老师们处处从学生角度考虑,让学生在屏幕前感受到关心、关爱。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将幻灯片的字号全部调大,重点内容加粗,以方便同学们观看,减轻眼睛的疲劳感。有的老师取消课件中的视频案例,改为图文形式,并将原有视频材料上传课程群,在做好注解的同时提醒有条件的同学观看,降低学生的网络流量压力。
  上课时,学校老师们除了使用学校推荐的“雨课堂”等教学平台,还根据课程实际,自己摸索利用QQ、ZOOM等直播平台,创新工作方法,甚至通过多平台联用方式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
  为督促学生学好课程内容,任课教师通过在线签到、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在线测试等方式,增强师生交流,及时跟踪摸排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一对一为他们答疑解惑,并按照课程内容学习要求科学设定过程考核方式。
  据统计,“云教学”开课以来,课程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动较强,学习效果优良率达98.5%。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一批像2017级园艺2班张书杭的母亲和孩子同上一门课、共圆大学梦,家长给与高度评价的生动案例。

教学研究促进质量提升

  为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高度重视线上教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围绕 “线上教学组织、线上教学模式创新、网络拥堵应对方案、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学困生帮扶”等方面开展线上教学研究与探索,撰写“云教学”特色做法、体会,通过经验交流集、简报等形式,供全校教师交流学习,互促共进。
  “我们加大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线上学习的效果并不比线下差。”“课前多渠道发布上课通知;签到,签到不成功需讨论区回复,拍照记录;课程中随机点名或答题互动,确保同学们始终在课堂;课程结束及时下载统计考勤。”“学院开创了‘互联网+家庭实验’的家庭‘食’验室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都是老师们围绕“云教学”写出经验体会等。截至目前,全校教师共开展线上教学研究40余项,撰写线上教学案例168篇。学校从这些案例中择优遴选108篇,编撰19辑线上教学经验交流集和40期教学简报,并从在线教学工作经验、教学形式方法创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三个方面,精选29篇线上教学案例,印制线上教学案例集。
  学校有多篇案例还刊发在山东省教育厅主编的《山东线上教学工作简报》中,如《“翻转”帮扶,动科学院青年教师用“爱与责任”助力线上教学》《见屏如面,不停播的爱———资环学院多措并举切实解决线上教学卡顿拥堵问题》《多平台协作:马克思主义学院上好思想政治理论在线教育课》,在全省高校引起较大反响。
  同时,学校也针对师生在专题邮箱和微信公众平台中反映的问题,迅速反应,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在“云教学”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线上教学“师生关心8问”“山东农业大学第一季、二季线上教学质量简报”;组织30余场线上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和技巧。
  这些好的做法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学校将抓住机遇、主动求变,以“四性五度”为标准,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结合常态化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